-
- 张天锡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科室:
神经外科
- 垂体腺瘤术后治疗探讨
- 作者:张天锡|发布时间:2008-11-02|浏览量:2265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神经外科
张天锡
临床外科杂志 2004,12(4):202-203 上海瑞金医院神外科张天锡
晚近研究证明,垂体腺瘤大多起因于垂体本身单个细胞的单克隆基因突变,早期手术摘除可以获得根治。因此,为临床上垂体腺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遗憾的是,临床学家(神经内、外科,内分泌科)对此远未取得统一的意见。据初步估计,目前国内垂体腺瘤手术病人中,经早期微腺瘤手术治疗者仅占10%左右,大腺瘤手术后不仅并发症多,且易复发,不得不仰赖辅助性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尤其严重的是,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垂体功能低下者需要长期替代治疗,尤其是病人性功能丧失、阳萎、不育难以矫治,成为终身憾事。术中损伤下丘脑更是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的直接原因。
兹将垂体腺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简介如下:
一.垂体腺瘤术中损伤下丘脑并发症:
(一)急性脑肿胀:术中下丘脑“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因损伤而致衰竭,出现脑血管麻痹、脑血容量剧增、脑血流停滞而致急性脑肿胀。术中脑组织迅速膨出创面,继之破裂出血、难以控制。其时一旦发生,脱水剂完全无效,难以挽救。主要应以预防为主。于手术伊始,给予促进下丘脑血管舒缩功能药物如胞二磷胆碱(250mg×3),加入甘露醇内静滴,可起预防之效.
(二)术中下丘脑严重损伤、或损伤穿通支,术后病人深昏迷、中枢性高热,病情重笃,应立即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冰帽、亚低温、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应急措施,但预后不良难以预料。
(三)低血钠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后,术后会出现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DH,SIADH),其特征为血钠(正常值130-145 mmol/L)下降、尿钠升高(>80mmol/24hr),血容量升高,中心静脉压下降,不难诊断。临床上,病情轻重不一:血钠<120mmol/L时,病人厌食厌水、恶心呕吐、继而肉跳抽筋、易激慝、不合作、乏力、腱反射迟钝。血钠<110mmol/L时病人意识模糊、木僵、抽搐。血钠<105mmol/L时,病人惊厥、昏迷而致死亡。治疗以严控入水量为主:700-1000 ml/d,轻症者限水后1-2天即可自愈,较重者可辅以ACTH 25mg i/m B.I.D.或50mg i/v gtt / 8 hr/d。初期不予补盐,在逐日尿钠监测中,待尿钠<20mmol/24hr,可开始补盐,重症者可予以3-5%高渗盐水,但不宜补盐太快,以防脑细胞内液速减而继发颅内出血,反而更危及生命。
(四)高血钠综合征:术中下丘脑损伤累及渴感中枢时,术后中枢性高热、脱水条件下,摄入水量不足,病人或则意识不清,或则渴感缺失而不能及时喝水解渴,会导致严重失水,血容量下降、血钠升高。当血Na +>160mmol/L 持续24 hr 以上时,死亡率可高达60-70%。其时脑细胞因失水而萎陷,颅内压 ↓,脑内、外出血致颅内压 ↑致死。治疗和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补充葡萄糖液。但不宜补液太快,宜缓慢补充为主,并每二小时监测血钠来控制补液量之速度。
(五)尿崩症: 下丘脑损伤时,术后病人出现多饮多尿,尿比重<1.006,即可诊断为尿崩症。一般在2~3天内自愈。氯酯醒0.1 #2 tid po 有所助益。 较重者可给予垂体后叶激素,大多在一周内即可控制。持久者可给予鞣酸加压素肌注,或弥凝(0.1/片)日服二次,每次一片,或弥凝滴剂滴鼻,自行控制剂量。如术中切断垂体柄,则术后会出现严重顽固性尿崩症,尿量可达10000~15000 ml /d ,难以控制,需长期口服弥凝治疗。
(六) 术后脑脊液鼻漏: 术毕先取鼻中隔块填封鞍底,外加胶水-明胶海绵密封,以防继发颅内感染。
二. 垂体前叶功能不全:
垂体大腺瘤手术后较易出现垂体前叶功能不足。术后早期主要针对ACTH-肾上腺轴的治疗问题;亦涉及甲状腺功能和性腺功能的处理。肾上腺皮质替代治疗遵循体内“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故首选的是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而不是地塞米松或强的松。
(一)垂体腺瘤常规手术前夕和术日晨给予醋酸可的松25mg各一次肌注。术中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术后醋酸可的松25mg肌注Q6H,术后次日Q8H,术后第三天Q12H。术后第四天起改为氢化可的松20mg TID口服,或醋酸可的松25mg口服TID。并递减用量至一周停药。复查血皮质醇后,如显示垂体前叶功能不足,则宜重新开始替代治疗。此际,替代治疗可能持续3~6月之久,甚至终身治疗。一般维持剂量为可的松25mg/片 #1/2/d .如遇夹杂病如感冒高热、腹泻等,则需加大剂量。
于术前已存在前叶功能不全之病人,术前需进行3~7天较长时间的替代治疗,术后长期替代治疗不可避免.
(二)甲状腺功能不足:在垂体术后功能不全时,体内甲状腺素的储备量还可维持3个月之久,故术后近期不必顾及之。术后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减退者(T3↓、T4↓),给予甲状腺素片(40mg /片)#1/2 BID口服,随后维持量 #1/2 QD口服。
(三)性腺功能不足:女性病人术后出现闭经、不孕,男性出现性功能减退、阳萎,严重影响育龄男、女的性生活。在缺乏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的兴奋条件下,周围靶腺激素如睾酮、雌二醇等的补充难起效用,成为垂体腺瘤术后替代治疗中的一个盲区,亦是术后严重影响病人正常性生活质量的要害,值得人们关注。男性促绒毛膜性腺激素(β-HCG)1000-2000U皮下或肌肉注射、周围靶腺激素如睾酮25mg肌肉注射/次的联合替代治疗可望获得令人较满意的效果。女性除进行人工周期外,同时在月经后半周期给予β-HCG 2000U每周二次或每周一次,肌肉注射。不育、不孕者可考虑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 ,连续3~6个月,但用量宜慎重选择。
一、 术后药物替代治疗:
(一)催乳素(PRL)腺瘤:
术后血PRL值仍高于正常(>20ng /ml ),给予溴隐亭2.5ml/片口服,日服二次,每次一片,递减至维持量 #1/2/d-QOD。
喹那高利特(Quinagolide ,CV 205~502):新制剂,作用比溴隐亭强300倍。剂量0.05~1mg /d 口服。长效溴隐亭(Cabergoline )正开始临床应用中。
葡萄中含量丰富的天然植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白藜芦醇(reseveratrol, RE)能抑制PRL的分泌,对溴隐亭耐药的垂体PRL腺瘤有所助益。
(二)生长激素腺瘤(GH瘤):
术后血GH值仍逾常(GH >5ng/ml ):新制剂奥曲肽(Octreotide,100 mg /次):系生长抑素(SS)衍生物,作用比SS强100倍.另有长效奥曲肽可供肌注,每月一次。
Somatuline(lanreotide)系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30mg Q14d i/m.
二、 术后放射治疗:
垂体大腺瘤术后常规放疗一般在术后一个月后开始,放射剂量约为5000 r左右,旨在预防复发。垂体腺瘤细胞一般对放射线不太敏感。其中GH细胞虽较敏感,但临床疗效亦欠佳。
放疗结束后如血激素PRL值仍偏高,可继续溴隐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