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建华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科室:
康复医学科
- 神经源性膀胱非手术治疗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开...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
- 关于印发脑卒中等8个常见病种(...
- 中国康复医学发展前景广阔 人才...
- 国家卫生计生委选派康复专家赴成...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研...
- 2012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
- 高速发展中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 脑中风的黄金治疗时间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开...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康复...
- “肉毒素注射培训启动会”在南京...
- 浙江舟山定海广华医院康复医学中...
- 世界脊髓损伤大会在西班牙隆重召...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迎接第三次J...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
- 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针对老年人...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开...
- 中国康复医学发展前景广阔 人才...
- 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闭链...
- 如何判断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到什么...
-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治疗流...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下沙分院20...
-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IS...
- 关于小儿脑瘫的肌张力增高康复处...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
-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康复科派遣康...
- 浙江舟山广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专...
- 关于召开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
- 论康复人才的流动!
-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
- 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置国内首...
- 邵逸夫医院康复科制定脑卒中康复...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常用康复...
- 卫生部关于印发《康复医院基本标...
- 丹麦康乐保公司健康之路基金与中...
- 浙江省康复医学科发展的现状思考
- 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
- 2012年杭州市医保办制定了各...
- 指导性锻炼显著提高下肢动脉闭塞...
- 心理干预结合运动训练益于冠脉搭...
-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显著提高运动...
- 膝关节重建术后运动水平下降
- 什么是康复医学????
- 关于目前医院康复治疗人员的资格...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
- 对于脊髓损伤??骨科和康复医学...
- 关注康复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会承接政府职能委托...
- 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
- 我的翱翔岁月
- 痉挛肌肉的肉毒素注射治疗新技术
- 腰痛康复治疗新方法------...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
- 智能下肢机器人康复系统在全膝关...
- 激活肌腱干细胞:启动肌腱再生的...
- 重症监护病房的康复医学治疗进展
- 脊髓损伤的康复宣教
- 作者:李建华|发布时间:2011-09-28|浏览量:953次
一、主要功能障碍和并发症:
1. 感觉功能障碍: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
2. 运动功能障碍:横贯性损伤时在脊髓休克期消逝后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逐渐增高,反射亢进。部分损伤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复后可逐步出现肌肉的自主活动,但相当于损害节段所管辖的肌群可表现为张力松弛、萎缩、腱反射消失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李建华
3. 膀胱功能障碍:在不同时期的脊髓损伤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
4. 肠道功能障碍:出现便秘或者大便失控。
5. 深静脉血栓形成
6. 尿路和肺部感染产生
7. 压疮产生
8. 痉挛产生:双下肢产生伸直型痉挛。
9.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见的有①阴茎的异常勃起,见于胸中段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②颈交感神经麻痹(Horner)征群,见于胸1节段的脊髓损伤。③内脏功能紊乱,见于胸中段以下的脊髓损伤。由于内脏神经的功能丧失,内脏失去感觉,肠胃道蠕动受抑制,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症状,并可有肛门括约肌的痉挛或收缩。④立毛反应及出汗反应在损伤节段以下消失。⑤血压下降,见于高颈段完全性损伤病例,主要由于周围血管的收缩功能丧失所致。
二、康复医学评估:
1992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制定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标准,简称92ASIA标准。1997年,ASIA对92ASIA标准作了个别的修正。该标准基本概念明确,指标客观定量,可重复性强,成为目前国际广泛应用的脊髓损伤分类标准。
三、脊髓损伤患者的III级预防:
1. I级预防:即预防残损,主要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脊髓损伤的发生。在院前急救及院后急救及检查治疗过程中,应防止搬运过程中损伤脊髓。在脊髓损伤发生后,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早期采取急救措施、制动固定、药物治疗和正确的选择外科手术适应证以防止脊髓二次损伤和继发性损害,防止脊髓功能障碍加重和为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应当牢记预防脊髓损伤比治疗脊髓损伤更重要,必须避免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发生或加重脊髓损伤。必须指出正确的骨科手术治疗只是脊髓损伤康复的开始。
2. II级预防:即预防残能,脊髓损伤发生后,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开展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残存功能(如利用膀胱训练建立反射排尿),达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立,防止或减轻残疾的发生。
3. III级预防:即预防残障,在脊髓损伤造成脊髓功能障碍后,应用全面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残存功能并适当改造外部条件(如房屋无障碍改造),以便使患者尽可能地在较短时间内重返社会即全面康复。
四、康复医学治疗措施:
1. 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理疗中利用水疗、光疗、生物反馈等有针对性促进肌肉神经康复。
2. 作业治疗: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动作(如编织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3.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不同阶段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4. 康复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着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功能的不足。
5. 临床康复: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6. 中医康复: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7. 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需要。
五、家属注意事项
1. 手术后1周内请康复医学专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预防肺炎,鼓励并积极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分泌物多时有窒息的危险,应及早作气管切开,及时排痰,使呼吸道通畅,吸痰后可滴入糜蛋白酶数滴以防呼吸道感染。
3. 防止高热中暑:体温39℃给予物理降温,用冰袋冷敷,温水擦浴,体温39℃以上可用酒精,温水擦浴。
4. 采用间隙性导尿方法预防尿路感染及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
5. 预防压疮,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腰背部垫软枕,臀部垫气圈,高位截瘫头部垫软枕,两腿下垫软枕,踝部垫小棉圈。
6. 早期每2h翻身一次,以后根据病情好转程度逐步改为3-4h翻身一次,对于坐轮椅的患者可以每隔30分钟做支撑动作以缓解臀部压力。
7. 床铺保持清洁干燥,皮肤经常清洗,排泄物及时处理干净。
8.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伤后由于腹后壁血肿刺激以及过伸位等原因,常有腹胀,对腹胀严重者用胃肠减压器或肛管排气。
9. 便秘早期可用灌肠法,每周2次,后期可通过电刺激促进肠蠕动。
10. 注意双下肢有无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11. 安慰患者安心养病,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每日进行两次肌肉按摩和活动关节,以防肌肉萎缩和发生关节固定畸形,使踝关节保持90°位置,以防足下垂畸形。
13. 截瘫病人因感觉丧失,可发生烫伤或冻伤,教育陪人、家属慎用热水袋,擦澡、洗脚等水温应低于正常人,一般不应用热敷.
14. 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用些动物的肝、肚、排骨汤、鸡、蛋、鱼肉及豆制品、牛奶,并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