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最新回答
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切勿擅自治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什么时候容易发生耐药?
据研究表明,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自幼感染,乙肝病毒在人们免疫功能还不能认识它们时“乘虚而入”,与免疫系统“和平共处”。在没有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深深隐藏在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cccDNA很难清除,抗病毒药物疗效较差,容易发生耐药。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是多少
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的使用剂量为0.2~0.5 ml/kg[5, 6],每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大约为145 IU[7]。这样算起来,一个出生体重为3 kg的婴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大约为87~217.5 IU。后来为了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或200 IU[8-11]。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怎么评估肝脏是否纤维化?
40岁以上的乙肝患者要注意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方法可以选择肝穿刺活检,对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和评分,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害;也可以选择非侵袭性方法对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ALT与AST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在检查肝病的过程中发现ALT与AST真高,极有可能是因为病情加重。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就会升高。其中ALT最为敏感,它在肝组织中的活性是血清中的100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中的ALT增加1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ALT和AST升高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一致,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治疗吗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尽管目前的《乙肝指南》都不建议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过早治疗,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是乙型肝炎肝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外环境的改变(生育、劳累、药物治疗等),有可能出现肝病活动。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干扰素注射哪个部位好?
注射干扰素主要是为了预防肝病的病毒复制。干扰素的注射部位最好是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部位可选择:上臂部、腹部、臀部的皮下处,不宜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肝细胞再生有什么好处?
肝细胞再次生长出来,说明病情已经得到了缓解。新肝细胞再生的同时,肝脏也会长出一些纤维组织帮助新生肝细胞修补以前坏死的部位,这些纤维组织一般都长在肝小叶的周围,使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肝细胞“叶脉”比正常明显增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会通过汗液传播吗?
汗液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我们看看汗液的成分,其中的氯化钠含量很高,约为300毫克/100毫升。这么高的渗透压病毒很难存活。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阻断成功会有什么症状呢?
需要在出生七个月左右的时候进行检查。在完成了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也就是孩子出生后7个月再给孩子检查时,一些出生时检查乙肝是阳性的孩子已经阻断成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一般仅仅在一起坐着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乙肝属于经血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不安全注射、末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能延长干扰素在体内代谢时间
干扰素是治疗肝病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延长干扰素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医生们想了一下办法,就是把肌肉注射改为皮下注射。经科学家研究证实,干扰素吸收和利用率,皮下注射大于肌肉注射。因为肌肉中的血管丰富,吸收较快,代谢也较快;而皮下的血管较少,吸收较慢,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对核苷类药物耐药的原因是什么
核苷类药物耐药是非常多见的,一般乙肝病毒对核苷(酸)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与患者的感染状态、病毒复制水平及其抵抗力、药物的选择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人应该怎么备孕?
肝功正常后可以怀孕,不过乙肝准妈妈在生育前应做好孕前检查、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母婴阻断咨询、乙肝生育咨询和评估,当医生认为适合怀孕后再服用叶酸备孕。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肝病为什么要定期复查
任何肝病都需要定期复查。肝病进展有时悄无声息,不易被人察觉;有时又是一触即发,突然加重。如果不定期监测,常常延误治疗。因此需要定期随访,加强监测。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病毒主要通过什么传播
乙肝虽然是一种有传染性的疾病,但它的传播途径主要就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和乙肝患者接触,是不用担心会传染到的。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抑制等于病毒清除吗?
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会很快地在肝细胞核里“扎根”,形成了一种为“cccDNA”的病毒复制“模板”,很难完全清除,且不断复制病毒。因此,病毒抑制≠病毒清除。“根”还在,“心”未“死”,药物只是暂时将其抑制,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抗病毒药物停药后肝病会怎么变化
抗病毒治疗药物停药后的肝病进展与治疗前肝病基础明显相关。治疗前肝功能异常的病人一旦停药,肝病会再次加重。而且在原有肝损害的基础上加重,肝损害会更加严重。如果治疗前已经有肝硬化,停药后很可能发生肝衰竭。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精子会携带乙肝病毒吗?
精子不会携带乙肝病毒,但精液则有可能携带病毒。精液携带病毒只会引起乙肝的性传播,因为精液不会跟随精子与卵子结合。所以,男性有乙肝,女性应当接种乙肝疫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长期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好吗?
抗病毒治疗越早,将来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风险越低。现在,我国还有许多患者对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存有抵触,害怕治疗。希望大家能够改变对乙肝治疗的看法。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肝病中哪些具有传染性?
肝病是所有肝脏疾病的总称,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他肝病不会传播。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检测乙肝的时候用什么指标呢?
一般需要检查两次,去大型医院检查一般是很准确的。在五项指标中,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指标为阳性,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感染者。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有乙肝的人能吃避孕药避孕吗?
乙肝病人不建议用避孕药避孕,比如复方口服避孕药或复方激素避孕贴等,由于其中含有在肝脏代谢的雌二醇,有可能对肝脏产生影响,肝病较重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有可能再次活动吗
非活动期的乙肝病毒有活动可能性,能够再活动的乙肝病毒一般都是很“狡猾”的。它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这种改变了模样的乙肝病毒是一种前C区和/或C区发生了基因变异的病毒。这种变异病毒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医学上称其为“免疫逃逸”,可以导致肝病再次活动。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抗病毒的药物为什么不能减量?
乙肝病毒药物不能减量或者漏服,因为这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不能清除病毒。服药后,乙肝病毒的复制很快受到抑制。但乙肝病毒并没有被清除,只要停药,病毒就会重新复制。因此,病人必须坚持每天服药,长期治疗,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保持在可以抑制病毒的有效浓度之上,才能达到有效抑制病毒的目的。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传染途径是什么?
一些间接性接触传染的几率会比较低。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与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相似。假如精子传乙肝,那也可能传播艾滋病,而艾滋病感染的男性可以通过“洗精术”生育。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透析治疗患者如何治疗肝病?
透析患者有肝病存在两种疾病可以同时治疗。在透析前服药,透析时血中的药物还没来得及向组织分布就被透析清除了,导致药物清除过快。透析后服药,药物能正常地从血液中向组织内分布;而下一次透析时,药物分布到组织这一过程已经结束,透析对药物利用的影响也较小了。因此,不用在每次透析后补充剂量。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为什么得肝炎会发生黄疸?
很多肝炎患者都会有黄疸发生,肝细胞转化和加工胆红素的过程需要许多转运蛋白和酶的参与。如果这些转运蛋白和酶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发生黄疸。Gilbert综合征就是一种肝脏内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胆红素-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遗传性缺乏而导致的良性疾病。由于这种胆红素代谢酶的缺乏,肝细胞不能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患者血液内间接胆红素升高。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患者吗?
如果只是携带着很可能不会患上乙肝的,但是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的病毒携带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母婴阻断后的宝宝要定期监测吗?
宝宝在做了母婴阻断后还要进行定期检测。这是为了及时检测乙肝疫苗的有效性,建议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在完成3针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宝宝7月龄)检测一下乙肝五项,看看宝宝是否产生抗体,抗体的量够不够(进口试剂定量检测)。如果宝宝没有产生抗体,或抗体的量太少,还需要为宝宝进行加强疫苗接种。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婚前接种乙肝疫苗有什么用?
夫妻双方都应该注射疫苗,能起到更好的预防效果。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妻子尤为重要。因为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仅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性传播,而且在女性怀孕后还能通过胎盘把抗体转移到胎儿体内,为胎儿提供先天性免疫,使孩子一出生就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的父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