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神经脊髓炎 病因研究新报
- 糖尿病合并既往卒中的急性卒中患...
- 急性卒中降压治疗,SCAST研...
- 2012神经病学十大进展
- Stroke Prognost...
-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
- 脑血管造影DSA
- NIHSS评分量表
- ABCD2
- IVIG的临床循证
- 2011卒中临床新观点
- 皮质下小卒中二级预防不推荐双联...
- 青年女性??病人清醒后,时有错...
- Stenting versus...
- 研究者发现辛伐他汀能阻止帕金森...
- 分析模型表明患者在发生脑出血后...
- Fluoxetine Plus...
- 卒中后再发血管事件与血液中炎性...
- 尼可林对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及粗钟...
- 脑炎的管理指南 临床应用中应有...
- 中文版 JPHC研究
- 肥胖与卒中似乎颠倒的结果 As...
- Pulse pressure ...
- 卒中十大因素
- 抗帕金森病药物stalevo的...
- ADA、AHA与ACCF推荐糖...
- 控制血压,更要关注血压波动
- 帕金森患者的饮食建议
- 帕金森病症状
-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摘要
- 帕金森病介绍
- 高血压与卒中的预防研究新进展-...
- 神内临床目前常用新型抗抑郁药物
- 作者:梁志刚|发布时间:2010-09-18|浏览量:577次
抑郁症( depression)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mood disorders) ,是一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自杀率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名中居第二位。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梁志刚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一、选择性5- 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选择性5- 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新型抗抑郁药物。SSRI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5- HT突触前膜再摄取,使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的5 - HT浓度增加,从而提高5-HT能神经传递而发挥抗抑郁的药理作用。常用药物有氟西汀(本品能高度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对NE的再摄取影响很小。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其抗抑郁疗效与三环类相似,而抗胆碱能及心血管副反应则比三环类小得多。)帕罗西汀、舍曲林(在体外是神经元强效和特异的5-羟色胺在摄取抑制剂,能导致动物体内5-羟色胺效应增强。舍曲林对神经元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仅有极轻微的作用。在临床剂量下,舍曲林阻断人类血小板对5??羟色胺的摄取。在动物体内,舍曲林没中枢兴奋作用,因而不影响各种精神运动的操作。由于它选择地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因此它并不增强儿茶酚类神经介质的活性。舍曲林与毒蕈碱受体、5-羟色胺能受体、多巴胺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组织胺受体、GABA受体以及苯二氮卓类受体没有亲和性。动物长期给予舍曲林后可使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下调,这与临床其他抗郁郁药物作用相一致。
与三环类抗郁郁药物不同,舍曲林在治疗郁郁症和强迫症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并不引起体重增加)西酞普兰(氢溴酸西酞普兰是一种很强的,具有选择性的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具有抗抑郁作用.
特别感兴趣的是这种药物对胆碱能毒蕈碱受体,组织胺受体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抑制作用)来士普(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为外消旋西酞普兰的左旋对映体,其作用机制认为是增进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能的作用,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临床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氟伏沙明等。
临床显示选择性SSRI在保持经典抗抑郁的同时,显著减少其他受体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安全范围较TCA显著增加。成为现阶段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对重症抑郁患者2、3周即可显效。服用方法简单,不需要用药监测。用药时不能与MAOI合用,以免导致5- HT综合征。需用MAOI时,至少停用SSRI l~2周。由于经胃肠吸收,肝脏代谢,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功能紊乱,部分也有性功能障碍。
二、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现了一些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疗效较好的NE再摄取抑制剂,第一个为1997年英国首次上市瑞波西汀,可有效阻滞NE再摄取,其它药理活性较弱,临床表明该药抗抑郁效果与SSRI类似,适用于内源性、更年期抑郁症。
三、5- 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此类药物是一种具有独特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NE和5- HT两种递质的再摄取而发挥作用。低剂量为抑制5- HT再摄取,高剂量为抑制NE的再摄取,对重症和难治抑郁一周有效。但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组胺受体几乎无作用[Il]。因此,副作用较小,起效鞍快。临床常用有文拉法辛,它既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药,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焦虑药(包括惊恐障碍治疗)。
四、其他:如黛力新通用名称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三氟噻吨属于神经阻滞剂,主要成份为氟哌噻吨及美利曲辛。三氟噻吨是一种神经阻滞剂,根据不同剂量具有不同药理作用。大剂量的三氟噻吨主要拮抗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降低多巴胺能活性 ;而小剂量三氟噻吨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D2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而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四甲蒽丙胺是一种双相抗抑郁剂,可以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提高了突触间隙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两种成分的合剂具有协同的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另一方面,本药中的四甲蒽丙胺可以对抗大剂量时三氟噻吨可能产生的锥体外系症状。三氟噻吨和四甲蒽丙胺相互拮抗的结果使本药的抗胆碱能作用较四甲蒽丙胺弱。本药对上述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临床上也相应表现为两种成分在治疗作用方面的协同效应和副作用的拮抗效应。此外,体内及体外试验表明,本药对组胺受体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且还具有镇痛、抗惊厥作用,但无抗精神病作用;天然植物提取品种路忧泰,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具有多重抗抑郁作用: 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可同时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重吸收,使突触间隙内三种神经递质的浓度增加。同时还有轻度抑制单胺氧化酶(MAO)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过多破坏。中药人参、银杏、石莒蒲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于抑郁具有良好辅助治疗作用。
目前,多数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起效均需要2~4 wk,这不仅增加了抑郁症病人和家属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增加了病人致残或自杀的危险性,因此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研发成为了热点问题。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递质和受体,抗抑郁药物起效延迟并非单一因素引起,多靶标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成为近年乃至未来加快起效的重点方向。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研发仍存在许多难点,最突出的问题是目前尚无公认的动物模型及临床指标来评价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此外,自身受体拮抗剂对突触前、后受体的选择性及双重、三重重摄取抑制剂对各递质水平作用的均衡性等问题也值得重视。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明确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抗抑郁药物研发一定能够实现快速起效的目的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