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术-医者,仁心仁术(之一)
- 怎样纠正交叉擦腿综合症?
- 科学护理为宝宝赶走恼人的痱子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新生儿啼哭可促进肺发育
- 新妈妈应掌握的新生儿保健知识
- 生长激素普及知识
- 最新 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
- 最新 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
- 心术-医者,仁心仁术(之二)
- 养育孩子要懂的十条心理学规律
- 性早熟诊疗指南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处理措施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
- 如何鉴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
- 小儿急性喉炎最好挂急诊
- 婴儿湿疹怎么办?
- 手足口病重症表现家长应早识别
- 幼儿零食的选择
- 父亲为乙肝携带者,生的孩子会得...
- 母亲为乙肝携带者,孩子会得乙肝...
- 小儿便血是怎么回事?
- 佝偻病的症状及临床分期
- 作者:高雁翎|发布时间:2013-06-25|浏览量:354次
佝偻病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初期(早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德州市人民医院小儿科高雁翎活动期(激期)
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rachiticrosary);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harrison’s groove)。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