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集患者参加双相障碍预防复发的...
- 8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 征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参加免费药...
- 我老婆整天怀疑我有外遇,怎么办...
- “孩子的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
- 孩子手淫家长尴尬-性心理专家“...
- 已婚男人少女杀手-性心理专家“...
- 不是处女不可原谅?-性心理专家...
- 我是女友的“女友”-性心理专家...
- 偷女人内衣的毛病改不改?性心理...
- 健康性心理必备的4个条件
-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需要维持多久?
- 孤独症儿童用申捷神经甘脂效果
- 我想帮助有同性恋倾向的同学(男...
- 怎样对付拖拖拉拉的孩子
- 20岁的男孩子总把自己当成女人...
- 7岁男孩抽动症针灸能坚持吗
- 15岁男孩搞同性恋得原因是什么
- 16岁男孩,不愿意出门,怕别人...
- 人在边缘
- 10岁儿童,四处就医,全无显效...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 人在边缘
- 7岁男孩,频繁不自主的用力眨眼...
- 择偶请考虑 性欲差异
- 闻脚的少年
- 7岁男孩以下症状是否孤独症,怎...
- 青少年同性恋怎么办?
- 青少年同性恋怎么办
- 我恋足,该怎么办
- 人道百年:正视同性恋
- 作者:邸晓兰|发布时间:2012-06-13|浏览量:1344次
1864-1879年,德国律师卡尔・亨利希・乌尔利克斯提出同性恋先天说,他被视为第一位同性恋权益活动家。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邸晓兰
1869年,德国医生卡罗耶・玛利亚・科特贝涅创造"同性恋”(homosexual)一词来指代同性间的性吸引和性行为。
1886年,奥地利精神病专家理查・冯・克拉夫特-埃宾发表《性心理疾病》,创立了同性恋病态说。
1895年,来自爱尔兰的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因"有伤风化罪”而被判处两年苦役。
1897年,德国第一份同性恋刊物《特殊人》出版。性学家马格努斯・赫希费尔德创立了科学人道委员会,致力于性学研究,并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关性倾向的调查。
1905年,奥地利心理分析家弗洛依德首次提出"同性恋是性心理停滞发展”的观点,认为"弱夫强母”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子女的同性恋倾向,此观点后来成为同性恋病态论的标准解释。
1911年,荷兰同性恋者成立科学人道委员会,致力于推动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宽容。
1919年,全球第一部同性恋电影《与众不同》在德国上映,讲述了一位同性恋小提琴家在敲诈下走向毁灭的悲剧。
192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发表小说《如果它死去》,成为第一位在作品中亮明同性恋身份的作家,纪德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28年,英国女同性恋作家雷德克利夫・霍尔的小说《寂寞之井》因以同性恋情为主题而遭禁,著名作家肖伯纳、H.G.威尔斯、弗吉尼亚・吴尔芙和E.M.福斯特等对此表示强烈抗议。
1930年,美国作家安格尼斯・史沫特莱在中国探访了两名共同生活的纺织女工。她将两名女工的关系称为"婚姻”。
1931年,全球第一部女同性恋影片《穿制服的女孩》上映,并被评为德国当年最佳电影。
1933年,希特勒当局认为同性恋者和犹太人一同"玷污了德意志血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逮捕同性恋者,将他们关入集中营。
1934年,苏联将同性恋行为列为非法。
1941年,美国军方明确规定同性恋者不得从军。瑞士的新刑法取消了对同性恋行为的惩罚。
1942年,德国刑法规定从事男同性恋行为者将被判处死刑。法国维希政府规定,同性恋行为将被判处六个月到三年的徒刑。
1944年,瑞典将同性恋非刑事化。
1948年,《金赛报告》在美国发表,表明10%的男子在一生中维持过至少三年的同性恋关系,37%的男子曾经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
1949年,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发表自传体小说《假面的告白》,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第一本同性恋作品。
1950年,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兴起,同性恋者和共产党人一同被视为"国家威胁”,美国政府开始扫荡政府内部的同性恋工作人员。
1952年,电脑创始人、二战期间曾成功破译德军密码而扭转英军作战局势的数学家阿兰。图林因同性恋情暴露而获罪,两年后饮毒自杀,年仅41岁。美国精神病学会在《诊断与统计标准》中列入同性恋。
1953年,《金赛女性性行为报告》发表,使美国公众了解到女同性恋者的存在。
1954年,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发表同性恋正常性的研究,同性恋非病理化的呼吁首次受到正视。
1955年,诗人阿伦・金斯伯格在旧金山公开宣读诗作《吼叫》,以同性恋作家和诗人为领导的"颓废的一代”成为美国文学新潮流。
1961年,美国修改电影法规,同性恋情得到解禁。
1967年,英国将同性恋非刑事化。
1969年,加拿大将同性恋非刑事化。西德将同性恋非刑事化,同性恋者在纳粹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首次得到披露。纽约石墙酒吧的同性恋顾客与警方展开冲突,"石墙”成为同性恋运动的代名词。
1971年,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公开呼吁社会宽容和接受同性恋者。日本发行第一份同性恋杂志《蔷薇族》。
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同性恋剔除出精神疾病分类。
1974年,荷兰允许同性恋者公开从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精神病学会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赛跑冠军》成为美国第一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畅销书。美国通用电话公司成为第一个为雇员的同性伴侣提供配偶福利的企业。第一本同性恋学术刊物《同性恋学刊》在美国创刊。
1975年,美国心理学会不再将同性恋视为心理变态。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发表声明,反对歧视同性恋者。
1976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发表《性学》第一卷,认为同性恋倾向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此学说成为酷儿理论的基础。
1977年,全球第一届同性恋电影节在旧金山开幕。
1978年,国际同性恋者联合会在欧洲成立。
1980年,耶鲁大学历史学家约翰・波斯威尔发表《基督教、社会宽容与同性恋》,认为对《圣经》的一系列误译导致了基督教会对同性恋的谴责。
1981年,第一个艾滋病例在美国同性恋者中发现,同性恋者平等权益运动受挫。
1982年,法国卫生部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议会成为北美一个允许同性伴侣享受配偶待遇的立法机构。
1984年,欧洲议会通过决议,支持同性恋者的权益。美国市长会议发表声明,要求尊重同性恋者的平等就业权。
1985年,英国演员凡内莎・威廉斯成为第一个因扮演同性恋角色而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演员。最佳纪录片《哈维・谬克之死》的制片人罗伯特・艾伯斯坦在领奖台上公开向其同性伴侣致谢。著名演员洛克・哈德森临死前暴露了同性恋身份,促使美国公众正视同性恋者的存在和艾滋病的威胁。
1988年,以色列将同性恋非刑事化。
1989年,丹麦设立"家庭伴侣法”,给予同性伴侣等同于异性配偶的权益,开创了全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先河,挪威、瑞典和比利时在随后几年中也颁布了类似法律。德国成立同性恋事务办公室,致力于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
1990年,推翻种族隔离制度后的南非成为全球第一个以宪法规定禁止歧视同性恋者的国家。
1991年,英国18名同性恋艺术家在报纸上集体亮相,支持同性恋戏剧演员伊恩・迈克伦接受爵位。美国科学家发现同性恋先天论的初步实验证据。
1992年,安徽公安部门针对两名女子同居的情形,认为中国法律没有禁止同性同居。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
1994年,澳大利亚迫使塔斯马尼亚岛取缔惩罚同性恋行为的法律条款。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李安的《喜宴》同获奥斯卡提名,两岸同性恋主题的电影在"火拼”中竞辉全球。
1995年,中国发行第一本有关同性恋的学术专著《同性爱》(张北川着)。日本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
1996年,加拿大法律规定,禁止以性倾向作为歧视的理由。
1997年,中国刑法改革取消"流氓罪”,此举通常被认为将同性恋行为非刑事化。浙江《精神卫生通讯》就同性恋是否应该被剔除出疾病分类展开公开辩论。
1999年,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精神病学会和澳大利亚心理学会发表措辞强烈的声明,反对"治疗”同性恋。
2000年,荷兰在婚姻法中纳入同性婚姻。法国设立家庭伴侣法。加拿大允许同性伴侣享受配偶待遇。英国允许同性恋者公开从军。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因同性恋而获罪。
2001年,中国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在亚洲地区,只有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日本和韩国三国将同性恋视为非罪非病。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