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医生与朋友有异:情感咨询
- 作者:陈卫华|发布时间:2012-03-11|浏览量:681次
家庭、婚姻、情感等问题的处理,会涉及到各种知识和技巧,其中不少的地方心理医生的参与会显现其特别的不同,这就是心理医生与朋友给予的帮助差异所在。
先举一个例子:吴忻女士38岁,小家庭一直和美,因为得自单位等各方面好处,衣食无忧,房、车俱备,孩子也在音乐舞蹈及学业(初三)均让人羡慕。某日清晨发现老公的手机响了而老公没有接继续睡觉,趁老公洗漱上卫生间的功夫,破天荒的查看到了一条暧昧的短信,也因此破案:老公有外遇。郴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科陈卫华
吴忻女士的朋友们知道了,立马有了两派,无非是离婚和不离婚两派,都各自提出了不下百条的处理建议,也觉得都有道理。最后还是来见心理医生,她的大智慧引领她做出了一个冷静的选择。
心理医生的做法:先避免任何打断叙述的倾听;再让吴忻女士谈谈自己的看法,谈了离婚和不离婚的可能后果。尽可能真实的了解自己的老公的想法。然后,才是她自己的选择。
看起来,心理医生什么都没有做,也没有提出选择方面的建议,谈了ABC、ab模式,A妻子,B丈夫,C另一女士,ab是孩子,按照情感的规律对A/B/C及ab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可接受的分析。说是模式,其实吴忻女士的朋友谈的东东好像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心理医生是收费才付出时间咨询的。心理医生仅仅是倾听、澄清、重整、中立,当然得保密,比如这里说的案例的名字是编造的。
根据执业经验,心理医生能在咨询后收到缴费单据,在来访者的生活中扮演的是永远也不会成为朋友的临时人生参谋。
想说的是,在咨询中能验证的是:心理学不是软科学。
朋友在每个人的人生当中,有明显的情感的倾向性,也有中立,但与心理医生理解的中立是有差异的。
朋友是永久的,心理医生是临时的,这可能就是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