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预防急性胃肠炎
- 中医医院:中西知识共存的空间
- 经常打嗝要注意
- 杨贵妃与赵飞燕的不孕之谜
- 春砂仁?吃牛粮 止呕止泻调脾胃
- 肝硬化患者生活调理
- 5代中医世家陈金柱老师的内部课...
- 穴位按摩 治疗脂肪肝
- 养生絮语
- 养生酌最高境曼界??天人合一
- 中医称“堂”的来历
- 弱不禁风的大观园的女人们
- 酸角的药食同源功效
- 养生文化是种低调的奢华
- 相思红豆传说何来
- 李时珍行医趣事两则
- 黄精的传说
- 芍药的传说
- 春砂仁?吃牛粮 止呕止泻调脾胃
- 通则为补不可乱用补药
- 老和尚贪心赛神仙 小和尚治病威...
- 小姑娘霍香舍身救兄嫂
- 柴胡始入中药 凤凰山流传的故事
- 中药石指甲草
- 七叶一枝花 中草药的传奇故事
- 穿心莲清热解毒消炎的11个验方
- 红楼梦:贾府上下茶养生
- 中药揭秘:武侠小说中的毒药
- 中药典故之女贞子与爱情传说
- 中药春联
- 生地黄止血传说
- 夏季预防急性胃肠炎
- 戊肝病人需隔离多久?
- 什么是常见戊型肝炎?
- 药物性肝硬化 (二)
- 药物性肝硬化 (一)
- 阿米巴肝脓肿 (四)
- 阿米巴肝脓肿 (三)
- 阿米巴肝脓肿 (二)
- 阿米巴肝脓肿 (一)
- 肝硬化进展的新预警指标
- 肝硬化患者应接受筛查以明确其食...
- 多少脂肪肝会变肝癌?(3)
- 多少脂肪肝会变肝癌?(2)
- 多少脂肪肝会变肝癌?(1)
- 原发性肝癌患者“小三阳”多于“...
- 如何诊断肝硬化患者发生的肝细胞...
- 肝外胆管癌(二)
- 肝外胆管癌(一)
- 肝硬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 肝昏迷的发生分哪几期各期的特点...
- 哪种氨基酸有助于纠正肝昏迷?
- 三大因素增加肝癌风险
- 肝炎合并肝癌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 修复你的肝??肝炎饮食
- 健康知识讲座--慢性萎缩性胃炎
- 胆囊炎相关医学知识
- 健康知识讲座--慢性浅表性胃炎
- 健康知识讲座--胃溃疡
- 喝酒安全规则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
- 胃肠神经官能症(Functio...
- 详细介绍肝硬化(Cirrhos...
- 腰椎增生、椎间盘突出怎样锻炼
- 什么是ERCP
- 胃炎的食疗方法
- 慢性胃炎的常识
- 乱服感冒药诱发胃出血
- 不健康的五类食品
- 服用吗丁啉的注意事项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防治
- 消化内镜应用深度镇静和麻醉指南
-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
- 肝功、两对半、B超结果的临床意...
- 便秘常识
- 阻断肝炎、肝硬化通向肝癌之路
- 肝癌是否会遗传给后代?
- 莫让肝病转成肝癌
- 乙肝病人肝区痛小心肝癌
- 小肝细胞癌
- 哪些人最容易患上肝癌?
- 急、慢性胃炎患者的禁忌
- 肝癌术后应严密监测乙肝病毒复发
- 肝癌患者存活期太短原因:化疗过...
- 食管癌的中医食疗
- 胃癌表现
- 年轻人胃癌有四多原因
- 胃镜活检阴性为什么有时仍不能排...
- 胃癌免疫治疗研究有新进展
- 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胃癌
- 较常用的胃癌化疗药物
- 直肠癌临床特征
- 怎样区别直肠癌与痔疮?
- 锌的作用(转)
- 肝病朋友应该知道的13个小知识
- 晚饭吃得晚胃癌风险高
- 吃苹果有助预防结肠癌
- 漫谈脂肪肝
- 关于萎缩性胃炎的一些知识
-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否都适合抗病毒...
- 乙肝五项自测
- 乙肝治疗五个错误观点
- 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 中医辨证肝纤维化
- 中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 怎样早发现胃溃疡癌变
- 怎样“保”肝
- 消化性溃疡病自我调养
- 青年人胃癌有什么特点
- 肝癌早期信号和预防
- 防治脂肪肝“八字诀”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保健
- 肠胃出现毛病的七个“警号”
- 保护胃的十种最大禁忌
- “小三阳”患者为什么出现肝功能...
- 乙肝患者四注意
- 慢性结肠炎
- 便秘诊治标准金标准
- 作者:李晨|发布时间:2009-10-30|浏览量:421次
一、便秘的概念
便秘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 天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
二、便秘的病因
1.一般病因 (1)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食物纤维含量太少;(2)不良排便习惯,如:不按时排便、长期抑制便意;(3)滥用泻剂;(4)环境或排便体位改变;(5)妊娠;(6)老年、营养障碍。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李晨
2.结肠、直肠、盆底器质性病变及功能性障碍 (1)结肠机械性梗阻:良、恶性肿瘤;慢性扭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吻合口狭窄;慢性套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2)直肠、肛管出口处梗阻:肛裂,肛管、直肠狭窄,内括约肌失弛缓,直肠前膨出,直肠内脱垂,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骶直分离,盆底疝等;(3)结、直肠神经病变及肌肉异常: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慢通过型即传输性结肠运动缓慢,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等。
3.结、直肠外神经异常 (1)中枢性:各种脑部疾患、肿物压迫、脊髓病变、多发性硬化等;(2)神经支配异常。
4.精神或心理障碍 (1)精神病;(2)抑郁症;(3)神经性厌食。
5.医源性 (1)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铁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2)制动。
6.内分泌异常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血钾症、糖尿病、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铅中毒等。
7.结缔组织性疾病 如硬皮病。
三、便秘的特殊检查方法
在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各种常规检查如肛门直肠指诊、钡灌肠及结肠镜检等,除外器质性病变后选用。
1.结肠传输功能试验:受试者自检查前3 天起禁服泻剂及其他影响肠功能的药物。检查当日服含有20粒不透X线的标志物胶囊1粒,于48、72 小时摄腹部平片,计算标志物的排出率及其分布,正常为在72 小时内应排出80%。
2.排粪造影:造影前应清肠。造影前2~3 h口服钡剂充盈小肠。用稠钡剂加适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或钡糊剂300 ml灌肠,以充盈至降结肠为准,并涂抹肛管标记肛门。拍摄侧坐于特制排粪桶上的静息、提肛、初排(力排充盈)、力排粘膜和正位力排粘膜相。摄片应包括骶尾骨、耻骨联合和肛门。测量:正常者,肛直角采用后肛直角,力排较静息时增大,应>90度,提肛时最小。肛上距、乙耻距、小耻距以耻尾线为基线测量,耻尾线以上为负值,以下为正值。肛上距力排>静息,但肛上距必须<30 mm(经产妇<35 mm),乙耻距、小耻距均为负值。骶直间距测量骶2~4骶尾关节、骶尾间及尾骨尖与直肠后端5个位置的距离,骶直间距应<10 mm或<20 mm且均匀。直肠前膨出为壶腹部远端呈囊袋状突向前方,深度应<5 mm。钡剂排出顺畅。排粪造影有助于诊断直肠、肛管解剖及功能障碍异常。必要时排粪造影可与盆底腹膜造影术同步进行,有助于盆底疝及直肠内套叠的诊断。
3.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受试者左侧卧位,测压前尽量排空大便,不做肛门直肠指诊。可应用灌注式、气囊式或固态微传感器式,能测定肛管括约肌静息压、主动收缩压、排便压、直肠气囊注气后引出的肛门直肠抑制反射,以及对直肠气囊注气或水后的感觉阈值、紧迫感和最大耐受量。可以帮助判断有无直肠、盆底功能异常或直肠感觉阈值异常。
4.球囊逼出试验: 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部,注入37℃温水50 ml,嘱受试者取习惯排便姿势尽快将球囊排出,正常在5 分钟内排出。有助于判断直肠及盆底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5.盆底肌电图检查:受试者取左侧卧位,可用针电极、柱状膜电极或丝状电极分别描记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可以判断有无肌源性和神经源性病变。
6.其他: 如小肠运输试验、结肠运输闪烁显像术等。
四、便秘的治疗原则
1.首先采用严格的非手术治疗:(1)改善生活方式,使其符合胃肠道通过和排便运动生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及饮水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运动;(2)调整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射;(3)治疗原发病和伴随病,有利于治疗便秘;(4)尽可能避免药物因素,减少诸类药物可能引起的便秘;(5)针对导致便秘的病理生理选用药物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应选用肠动力药,合理选用容积性泻剂、润滑性泻剂和刺激性泻剂。应避免滥用泻剂;(6)生物反馈治疗,纠正不当、无效的排便动作;(7)中医药治疗。
2.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收效不大,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手术治疗。应慎重掌握手术适应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术式,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时应手术解决引起便秘的主要病变,但也同时解决次要的或续发的病变。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