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与智商降低关...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青少年使用性...
- 产前服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增加...
- 老年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要注意的
- 抗高血压药物硝普钠适用治疗精神...
- 吃出好心情
- 叶酸和精神疾病
- 5个简单问题预测精神病人的暴力...
- 门冬氨酸受体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升...
- ω- 3脂肪酸和精神疾病
- 孕烯醇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
- 硝普钠迅速缓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 痴呆的补充和替代疗法
- 产前服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增加...
- 噩梦的失眠可以关联抑郁症患者自...
- 睡眠质量预测临床前阿尔茨海默氏...
- 以色列科学家找出精神分裂症新的...
- (转)“灾难”让临床心理学家学...
- 治疗焦虑障碍的失眠
- 大脑中谷氨酸增高致精神分裂症
- 双相抑郁治疗和预防国际共识
- 多基因因素导致精神分裂症风险
-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常有更多的尿路...
-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H7N9)...
- 治疗强迫症的药物
- 非典型抑郁的诊断与治疗
- 对尚不能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精神...
-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问题(颜文伟)
- 快乐睡眠
- 光治疗改善老年抑郁症
- 催产素改善孤独症
- 经颅磁刺激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
- 轻度躯体异态可能反映出精神分裂...
-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的神经软体...
- 精神分裂症早期就要预防代谢疾病...
- 社交功能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早...
- 儿童双相障碍往往首发为抑郁症状
-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社会...
- 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症和死亡
- 怀孕期间使用SSRI死胎和新生...
- “抗氧化剂对有遗传脆弱性精神分...
- 血锂浓度正常的锂中毒 (喻东山...
-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改善精...
- 赌博成瘾显示大脑白质异常类似物...
- 苯二氮卓类与致命的肺炎相关联
- FDA推荐低剂量唑吡坦用于失眠...
- 双相情感障碍存在代谢综合征危险...
- NMDA受体的抗抑郁作用
- 抗精神病药物的抗抑郁效果
- 焦虑症状的自我改善
- FDA requires sl...
- 未被发现的疾病增加精神分裂症的...
- 补充维生素C增加男性肾结石的风...
- FDA-approved me...
- 精神分裂症的不良饮食习惯易引起...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与种族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精神病治疗的新方法
- 抗抑郁药物撤药症状
- 服用SSRIs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 童年急性应激增加精神障碍的风险
- 空气污染与儿童孤独症
- 酒精依赖的康复
- 处理酒精戒断症状
- The average lif...
- 证据显示突变基因引发精神分裂症
- 治疗强迫症
- 治疗强迫症进展
- 饮食与精神健康
- 膳食补充剂对精神分裂症的预防提...
- 服抗精神病药前需要向医生问些什...
-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
- 治疗双相障碍的药物
-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儿童情感障碍...
- 研究提示:青少年双相障碍患病率...
- 能对抗抑郁药快速反应的脑中的生...
- 迅速短暂缓解抑郁的研究
- FDA对安眠药唑吡坦提出安全警...
- 联合使用抗抑郁药
- 精神疾病急性期治疗
- 精神疾病急性期治疗
- 使用抗精神病药基本原则
- 拮抗大脑中的谷氨酸盐可以防止自...
- 起效迅速 疗效持久的抗抑郁药问...
- 缺乏共情可能是精神障碍的特点
- 抑郁症患者中有不少是双相障碍
- 在中国文化程度低患精神分裂症的...
- 认识不够使治疗双相障碍治疗时间...
- 亚临床的双相抑郁
- 妊娠早期精神压力过大,增加孩子...
- 精神分裂症疗效不好时?
- FDA-批准的治疗酒精依赖药物
- “毒品”疫苗:药物依赖令人激动...
- 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另一个...
- 妊娠期是否服用抗抑郁药:一个艰...
- 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 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 缓解强迫症
- 大脑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老年人特定...
- 大脑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老年人特定...
- 科学解释:人们在得到鼓励后为何...
- 老年人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增...
- 老年人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增...
- 运动有益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体...
- 运动有益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体...
- 预防老年痴呆
- 预防老年痴呆
- 科学家荣获2012精神医学研究...
- 科学家荣获2012精神医学研究...
- 2011年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卫生...
- 2011年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卫生...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的...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的...
- 美国的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数量及患...
- 美国的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数量及患...
-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征象
-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征象
- 精神疾病与季节
- 精神疾病与季节
- 使人心情抑郁的十种药
- 使人心情抑郁的十种药
- 叶酸与抑郁症
- 叶酸与抑郁症
-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降低西太普兰...
-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降低西太普兰...
- 增加点维生素D可以减轻抑郁
- 增加点维生素D可以减轻抑郁
- 抗精神病药疗效降低的可能原因 ...
- 抗精神病药疗效降低的可能原因 ...
-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早期表现
-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早期表现
- 降低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的策略
- 降低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的策略
- 基因不是命运
- 基因不是命运
- 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
- 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
- 缓解精神压力小技巧
- 缓解精神压力小技巧
- 抗抑郁药临床治疗的选择[转载]
- 抗抑郁药临床治疗的选择[转载]
- 对精神疾病一些认识误区 (摘...
- 精神病药物疗效差的可能因素
- 精神病药物疗效差的可能因素
- 识别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 识别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 引起或诱发双相障碍的原因
- 引起或诱发双相障碍的原因
- the potential f...
- the potential f...
- 抑郁症与低胆固醇
- 抑郁症与低胆固醇
- 抑郁症复发的高危因素
- 抑郁症复发的高危因素
- 抗抑郁药物的停药一些问题
- 抗抑郁药物的停药一些问题
- 儿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
- 儿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
- 精神分裂症巩固期的合并用药
- 精神分裂症巩固期的合并用药
- Psychotropic Me...
- Psychotropic Me...
- ECT的副反应
- ECT的副反应
- 双相障碍药物长期治疗的一些问题
- 双相障碍药物长期治疗的一些问题
- 电休克治疗中 adequate...
- 电休克治疗中 adequate...
- 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
- 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
- 如何睡的更好
- 如何睡的更好
- 草药能否治疗抑郁症?
- 草药能否治疗抑郁症?
- 季节性情感障碍
- 季节性情感障碍
- 一小时内缓解抑郁症(Scien...
- 一小时内缓解抑郁症(Scien...
- 患双相情感障碍年轻女性在服用丙...
- 患双相情感障碍年轻女性在服用丙...
- 妊娠期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
- 妊娠期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
- 对精神疾病一些认识误区 (摘自网络)
- 作者:朱健民|发布时间:2012-08-08|浏览量:318次
精神疾病是一组严重的心理疾病,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多因素综合致病,一般需要长期治疗。在日常诊治过程中,许多普通百姓对精神疾病认识有许多误区,因此消除这些误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对心理健康认识水平和科学素质,增强防病、治病、康复意识有重要意义。 误区之一 所有患精神病的人,都是因为受到了刺激。 实际上许多精神疾病发病时精神刺激并不明显,有的根本就没有,有的精神刺激只能算是诱因,根本的原因还是病人自身的原因,比如有些青年学生受到老师批评、考试不及格后出现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不能说患病就是老师的批评引起的。 误区之二 所有患精神病的人,都是因为小心眼,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造成的。 性格因素是易患某些精神障碍因素之一,但不是重要或唯一的因素,性格与遗传素质有密切关系,有性格不良的人患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误区之三 精神病是遗传病。 精神病的遗传非常复杂,现代遗传学研究认为精神病遗传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基因与发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是患病风险或机会,比如父母一方有精神分裂症,子女得病分风险是20%左右,父母双方均有精神分裂症,得病风险上升到40%左右。 误区之四 精神病治愈后,可以不再服药治疗。 大多数精神疾病很难一次彻底性治愈,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有的需要终身服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品的种类、剂型不断更新,给患者的服药带来很大的方便性,比如有日效(一天服用一次)、周效(每周或二周用药一次)、长效的(每四周用药一次),有片剂、口腔崩解片、滴丸、针剂、液体等。 误区之五 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成瘾性,吃时间长了会形成依赖。 各种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类药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长期服药不会形成瘾性。精神类药物包括吗啡、杜冷丁等止痛药物,具有成瘾性不能长期使用。而一些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类成瘾性也非常低,只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药不会有任何问题。 误区之六 是药三分毒,抗精神病药物也一样,长期使用会把脑子吃坏了,吃傻了。 现今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都是经过严格的动物、人体试验,再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后,证明安全、有效才能被政府批准应用于临床。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毒副作用多较小,对大脑及全身各个脏器不会造成实质性的损伤。 误区之七 精神病是心理疾病主要靠心理疏导来治疗,药物治疗并不重要。 大量的研究证实,绝大多数精神疾病多有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需要药物或物理治疗来改善结构和功能。除部分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仅靠心理治疗就能解决问题外,其它都需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或三者之间组合。 误区之八 精神疾病可以手术治愈。 目前为止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脑部手术可以治愈精神疾病,或替代药物治疗;手术本身也具有很大的风险和后遗症。除极少数病人由于自伤、自杀、攻击、伤害他人,药物又完全无效情况下实施手术外,其它都是严禁外科治疗。 误区之九 中药治疗精神疾病效果好于西药,没有副作用,标本兼治。 中国的传统医药在许多慢性疾病方面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但在精神疾病的领域中医中药却相形见绌,疗效明显对于西药,许多患者听从小广告忽悠,迷信中医,吃汤药,既浪费了钱财,又延误了病情。 上述九大误区在一般的民众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患者本人和家属中存在对病人治疗、康复、愈后都会起到负面作用。 |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