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2012年美国和英国 NA...
- 慢性乙肝诊治新理念 &...
- 【转载】抗HBV“新星”REP...
- 十堰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
- 乙肝病毒子宫内传播的研究新进展
- 补肾祛邪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
- 乙型肝炎病毒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
- 母-婴垂直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
- 核苷类似物可使HBV相关肝癌切...
- HBV携带者尽早治疗可能更有利
- 慢性乙肝诊治新理念 <...
- 干扰素有哪些副作用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
-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 ...
- 乙肝小三阳可以母乳喂养吗?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优化治疗策略...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妊娠期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
- 核苷类似物为什么容易产生耐药?
- 怎样才能比较有效地防止核苷类抗...
-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 【转载】抗HBV“新星”REP...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目前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抗...
- 《2009 EASL乙肝诊治指...
-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 “乙肝歧视”已破冰 科学防...
- 特殊人群抗HBV治疗
- 用核苷类似物时如何处理妊娠(转...
- 素比伏(替比夫定片)副作用
-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对胎儿影...
- 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什么...
- 孩子患乙肝能上幼儿园吗?
- 慢乙肝长期治疗的安全性问题
- 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2例
- 作者:李金科|发布时间:2012-08-10|浏览量:923次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1],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2]。抗病毒治疗是防止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主要措施。临床疗效明确且较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3]:干扰素(包括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也就是长效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已批准普通IFNα(2a、1b和2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2b)[Peg-IFN-α(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我科以普通IFN-α 1b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2例患者实现了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1.1 病例1 患者,女性,21岁,发现HBsAg阳性6个月余,ALT异常2周。既往无肝炎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慢性乙型肝炎家族史。入院查体示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肝脾不大,肝区轻叩痛,腹水征阴性。2007年4月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4 × 109/L,N2.4 × 109/L,PLT 190 × 109/L。肝功能:ALT 87.1 U/L,AST 50.8 U/L。超声示肝胆脾未见异常。HBVM:HBsAg(+),HBeAg(+), HBcAb(+)。HBV DNA 2.10 E 8log10拷贝/ml。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给予普通IFN-α 1b(运德素) 300万单位肌肉注射,第1个月每日1次,1个月后隔日1次。同时给予护肝降酶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HBVM及HBV DNA等检查。20周复查HBV DNA 1.10 E 8 log10拷贝/ml。HBVM:HBsAg(+),HBeAg(+),HBcAb(+)。肝功能:ALT 385.7 U/L,AST 240.3 U/L。加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28周复查HBVDNA0.5 E log10拷贝/ml。HBVM:HBsAg(+),HBcAb(+),ALT、AST正常。36周复查HBVM均为阴性,ALT、AST正常。给予乙肝疫苗0、1、6日皮下注射。84周复查HBV DNA0.5 E log10拷贝/ml。HBVM:HBsAb(+),HBcAb(+)。ALT、AST正常。随访至今,HBsAb定量均大于100 IU/L。
1.2 病例2 患者,女性,22岁,发现HBsAg阳性2年余,ALT异常1周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乙型肝炎家族史。入院查体示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肝脾不大,肝区轻叩痛,腹水征阴性。2010年1月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7 × 109/L,N 70%,PLT 200 × 109/L。肝功能:ALT 124 U/L,AST 57 U/L。HBVM:HBsAg(+),HBeAg(+),HBcAb(+)。HBV DNA 5.03 E 6 log10拷贝/ml。超声示肝胆脾未见异常。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给予普通IFN-α 1b(运德素)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抗病毒治疗,第1个月每日1次,1个月后隔日1次。同时给予护肝降酶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HBVM、HBV DNA等。治疗16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治疗24周出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治疗36周出现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规范使用普通IFN-α 1b至48周。随访至今,HBsAb定量均大于100 IU/L。
2 讨论
HBV感染的自然史分为4个阶段,即免疫耐受、免疫清除、非活动的HBsAg携带状态和恢复期。在免疫耐受和非活动的HBsAg携带状态,一般不需要治疗。患者在免疫清除期或恢复期是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时机。
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是导致肝损伤及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近期目标是明显减低血清病毒载量,达到HBeAg/抗-HBe血清转换,改善肝组织学病变。理想目标是HBsAg阴转,出现抗-HBs[5]。
干扰素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多环节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的HLA-Ⅰ类抗原表达,激活抗原提呈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清除受染的肝细胞。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HBeAg血清转换率高,耐药发生率低,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2例患者未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无乙型肝炎家族史、既往未用过抗病毒治疗药物。年龄较小,应用干扰素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激发免疫系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病例1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肝功能上升较高,加用核苷类似物口服治疗,抑制HBV的复制,使得HBsAg容易清除。病毒转阴、表面抗原转阴后,及时给予了乙肝疫苗注射,也对乙肝抗体的转变起到促进作用。
笔者体会,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临床需要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有利于快速降低机体的高病毒载量状态,提高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另一方面,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的快速升高,加用核苷酸类似物后可以使肝功能得到较快恢复,使患者的主观症状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干扰素治疗的依从性。
总之,干扰素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应具有较好的应答。
参考文献
[1] Seeger C, Zoulim F, Mason W. Hepadnaviruses, In D. M. Knipe and P. M. Howley(ed.), Fields virology, 5th ed., vol.2.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 Philadelphia, PA, 2007, 2977-3029
[2] Tan A, Yeh S H, Liu C J, et al. Viral hepatocarcinogenesis: from infection to cancer[J]. Liver Int, 2008 28(2): 175-188
[3] 张玲霞, 周先志. 现代传染病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365-393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 1(1): 9~23
[5] 张文瑾, 范振平.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 40(1): 7~10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