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连聪主任医师
-
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科室:
放疗科
- 如何消除晚期癌症患者对化疗的过...
-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 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如何预防治疗...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何时开始放疗更...
- 脑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 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
-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 小剂量地塞米松口服可有效减轻晚...
- 国内(恶性)淋巴瘤发病率稳步上...
- 放疗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多生机
- 鼻咽癌治疗可首选IMRT
- 肺癌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分子靶向...
- 肝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 肝癌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监测
- 同期放疗加化疗使Ⅱ期鼻咽癌患者...
- 鼻咽癌放射治疗和生存质量评估及...
- 女性吸烟与肺癌以外的癌症关系
- 前列腺癌与早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国内外癌症诊疗所取得的成就回顾...
- 前列腺癌单纯放疗与放疗联合短期...
- 多学科综合诊疗让头颈部肿瘤治疗...
-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与生活质量
-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SBRT...
- 外科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 胃癌辅助治疗的现状及将来发展
- 现代放疗新概念与新思维(肿瘤放...
- 癌症幸存者更易患同类型的第二原...
- 肺癌的姑息性放疗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剂量多...
- 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接受...
- 晚期头颈部鳞癌放疗或放化疗联合...
- IDH、MGMT、P53基因突...
- 原发性肝癌放疗研究进展(201...
- 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
- 如何早期诊断肺癌?
- 2011年度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 直肠癌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治疗
- 脑胶质瘤治疗进展
- Aflibercept联合FO...
- 早期直肠癌手术前放化疗患者的腹...
- 前列腺癌骨转移放疗加伊班膦酸治...
- 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的局部区域控...
- 年轻乳腺癌手术保乳手术好还是全...
- 饮食与乳腺癌
- 同步化放疗显著降低早期乳腺癌术...
- 早期胃癌诊断的国内现状与进展
- 天使之翼断了 天使还回来吗
- Ⅳ期NSCLC一线维持治疗最新...
- 脊柱转移癌手术治疗有意义吗?
- 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在...
- 恶性肿瘤骨转移姑息放疗新进展
- 提高癌症治愈率,路在何方?
-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新选择:放...
- 鼻咽癌治疗新方向?如何将头颈部...
- 2010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
- 晚期肺癌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失败...
- 局部晚期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 常用的立体定向放疗方法
-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新技术
- 乳腺癌放射治疗研究新进展
- 肝癌放射治疗进展
- 肺癌(NSCLC)放射治疗研究...
- 如何提高腹部肿瘤放疗的安全性?
- 针刺伤所致血源性传播疾病是医护...
-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 肿瘤脑转移怎么办?
- 肿瘤调强放疗
- 什么是适形放疗?
- 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非手术治疗
- 作者:王连聪|发布时间:2010-07-08|浏览量:309次
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非手术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肿瘤放疗科 王连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王连聪
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病灶由异常扩张的(大小不等之)微静脉、静脉及动静脉交通支构成,病灶质地柔软,可压缩,体位移动实验阳性;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和血管震颤。头颈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约占全身同类疾病的60%,鼻咽、软腭、舌、口角、颊粘膜、眶周、腮腺区及上颈部是血管畸形的常见好发部位,易被早期发现;但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病灶位于翼腭窝、颞下窝等颌面部解剖间隙者早期不易被发现。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随患者年龄增长病灶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或甚至病灶进行性扩张,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或缩小;对大多数浅表区域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病例来说,及时治疗可以达到较理想的美容治疗效果。但对少数浅表或深部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患者,因病灶呈弥漫性扩张且病灶范围过广而形态不规则、或特殊功能部位的低回流型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与高回流型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患者,尤其头颈颌面部及其他深部组织的巨型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由于病灶的进行性扩张将导致功能障碍和面部容貌或外观变形,则在治疗目标上要有所区别。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有:
(1) 手术治疗:病灶小而局限型的浅表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瘤体手术可以完整切除,创面可以采用植皮或者皮瓣修复。病灶较大或位置较深的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应利用血管造影、超声及磁共振等检查技术,准确评估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瘤体的病灶范围与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做好充分手术应对措施后,手术完整切除有时也是可能的[24]。对于磁共振等影象检查技术提示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病灶范围很大而病灶位置较深或解剖结构复杂的患者,术前评估瘤体无法完整切除或手术后有严重容貌缺陷者,不建议做瘤体病灶的部分或者大部分切除,应考虑其他非手术方法治疗。
(2) 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既可以作为单独治疗,也可作为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主要用于身体浅表区域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治疗,可依据病灶大小与部位,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硬化剂治疗、激光治疗、微波热凝治疗、栓塞治疗等。临床治疗选择依据:①口腔粘膜及浅表部位的局限型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可选用激光治疗、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等方法;②深部的局限型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和低回流型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采用瘤内硬化剂注射可以获得良好效果;③深部的局限型高回流型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可选用弹簧圈栓塞或手术结扎切除的方法。对于局限的头颈颌面部和浅表皮肤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3)放射治疗:目前蔓状血管瘤或静脉畸形治疗方法较多,对于浅表的,小范围的病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颌面巨大的,深在的蔓状血管瘤或静脉畸形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放射治疗蔓状血管瘤或静脉畸形的主要治疗机制在于:通过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将放射线聚集于治疗靶区,实施分次照射,可以精确地使病变部位同时接受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受照射的畸形血管与血管巢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而产生水肿、变性、坏死,最终导致蔓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病灶内的异常血管管腔变窄、血流速度变慢、继发血栓形成,受照射组织的晚期病理改变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管腔及管壁机化和受照射组织的纤维化。蔓状血管瘤或静脉畸形的放射治疗起效慢,大多数在治疗后3个月至7年内(中位时间1.5年)症状逐步减轻或消失,需经过几年的潜伏期而完全治愈。理论上血管内皮细胞发育越不成熟,对放射线越敏感,所需要的剂量越小,疗效亦最满意。国外学者大宗病例统计资料显示动静脉畸形放疗1年后血管巢闭塞率约为40%,2年时达86%,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此外,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还被应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脊柱血管瘤,眼眶血管瘤的治疗,特别是无法手术切除的病灶,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后遗症。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