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岁小儿2年内10余次住院--元凶:支气管残端瘘(手术与否,医生两难决定)
- 作者:杨光煜|发布时间:2011-10-31|浏览量:672次
患儿于2年前由高处坠落后导致右侧支气管断裂,当地医院急送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301医院)抢救,行手术切除右全肺,挽救了生命。于术后第9个月出现切口周围化脓破溃,伴咳嗽发热,数次住院治疗,症状仍反复出现。家长携孩子回北京再次求医,诊断为右侧支气管残端瘘,采取保守治疗,无好转动员出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杨光煜
为什么??
支气管残端瘘是肺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极高,住院死亡率在23%-53%之间,全国一些著名医院的死亡率30%以上,尤其全肺切除术后,死亡率更高。再手术有一定的复发率,且再次手术风险更大。
难题来了!
我们要给小孩行手术治疗,一样存在风险和难度。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普遍存在不互相信任。患儿家长已经花费70万余,医生担心一旦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复发,患儿家长不能接受,找医生麻烦。胸外科全体同志(除我之外)均不同意给患儿行彻底手术治疗。
我反复向院领导汇报情况,反复和小孩家长沟通交流,心理不踏实。做手术,孩子有一线治愈的希望,不做,孩子肯定残废,长不大。
自己做这种手术有一定的经验,根据小孩的病情,虽增加难度(不能做完全的胸廓成形术--会使孩子至残),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残端瘘口较小,对手术的成功有相当的把握。
看着孩子天真稚嫩漂亮的脸,于心不忍。
救星来了!一位厅的领导恰巧来科室探望病友,我将情况做了汇报,领导约孩子家长到卫生厅长谈了2个多小时,领导来电告诉可以给小孩做手术。
放下顾虑的我,再次主持科室讨论,形成决议:在完善术前准备后,于10月25日为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手术进行了近5个小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效果。目前,孩子恢复顺利,情况良好。
我们该感谢谁?
没有领导的参与支持是万万不敢做的。
没有医院科室间的协作与技术积淀,也是不能成功的。
目前的医患关系的现状,对患者是绝对无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