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默通乳腺微创活检术切口的选择
- 作者:王恩礼|发布时间:2009-10-09|浏览量:2428次
王恩礼,张文夏,钟春嫦,罗建国,郑爱秋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 乳腺科
摘要:[目的]对比在不同病灶选择不同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乳腺不同位置的病灶及根据病灶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腋下皮纹线,腋中线,乳晕及病灶附近切口。[结果]通过400余例乳腺病灶的微创活检手术实践,总结出绝大部分的切口选择在腋中线切口,其余可根据具体病灶的位置选择腋下皮纹线、乳晕及病灶附近的切口。[结论]良性病灶的活检、切除手术可采用腋下皮纹线、腋中线及乳晕切口,以应用腋中线切口为主。恶性可能病灶建议采用就近切口。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王恩礼
关键词:麦默通、活检、切口
Selection of Incision in 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
Wang En-li, Zhang Wen-xia, Zhong Chun-chang, Luo Jian-guo, Zheng Ai-qiu..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Shenzhen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Nanfang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ion
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ect of different incision in different breast focuses. Method: We evaluated axillary skin texture incision, axillary midline incision, para areola incision and incision nearby focus based on position and character of focuses. Results: Through practice of 426 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 cases, we realized that axillary midline incision is suitable for most of biopsy cases and axillary skin texture incision, para areola incision and incision nearby focus can be used in some special cases. Conclusions: Axillary skin texture incision, axillary midline incision, para areola incision can be used in cases that suggesting diagnosis is benign. Incision nearby focus is advisable for malignancy suspicious cases.
[Key Words]: 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 Incision.
自2005年7月,我院乳腺科开始应用麦默通乳腺真空旋切装置在B超监视下进行乳腺病灶的切除活检术。针对不同的病灶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现就具体的切口选择作如下探讨:
1.临床资料
自2005年7月到今共完成B超监视下乳腺病灶麦默通微创活检手术42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7~63岁,中位年龄32岁,病灶数量1~16个,平均3.7个/例,其中右侧189例,左侧162例,双侧74例,病灶大小2~30mm,平均12.6mm。病理结果:乳腺纤维腺瘤312例,乳腺增生病伴纤维腺瘤样结构形成5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4例,乳腺囊性增生病34例,乳腺潴留囊肿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
2.方法与结果:
采用B超实时监视下麦默通真空负压系统对乳腺病灶进行切除活检手术。其工作原理为刀槽底部的负压将病灶吸入位于刀头顶端的凹槽内,内刀头向前推进并高速旋转切割,被切除的病灶通过向外的负压被送到刀头外部的平台上,经过多次重复操作可以在B超下见到病灶被切割直至完全切除的实时图像,通过切除标本亦可辨别病灶组织及正常腺体。
我院通过400余例的手术实践总结出可根据病灶的性质、位置、数量、病灶在腺体中的位置关系来灵活选择切口的位置,这样既保证手术的顺得完成又最大限度的达到了美容的要求。
切口选择的总体原则: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认真评估病灶的良、恶性可能性,良性可能性大的病灶,应尽量考虑美容效果好的腋下皮纹线,腋中线及乳晕切口,恶性可能性大的病灶应尽可能选择病灶附近的切口,并应考虑到二次手术时切口的设计因素,尽可能将活检穿刺口及针道完全切除,在本组400余例患者中只有一例因术前评估不准确,按良性病灶选择切口而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为4x3mm,二次手术制定的方案为病灶周围组织的扩大切除及针道切除的保乳手术,令人遗憾的是该患者最终选取择了另外一间医院进行二次手术,并且该院未开展麦默通乳腺手术,因此而行全乳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切口选择结果是426例患者中1例选择病灶直上皮肤穿刺活检,该患者B超,钼靶、临床均高度怀疑乳腺癌,但巴德针穿刺活检(CNB)阴性;1例因两处触诊不可及的可疑病灶而选择乳房表面两处切口,并且分别使用两把活检刀;3例选择乳房表面病灶附近的切口;乳晕切口35例;腋下皮纹线切口86例;其余300例均选择在腋中线切口。
乳晕切口腔 |
腋中线切口 |
病灶直上皮肤切口 |
病灶附近乳房表面切口 |
乳房表面多处切口 |
腋下皮纹线切口 |
35例 |
300例 |
1例 |
3例 |
1例 |
86例 |
3.讨论:
麦默通乳腺真空负压旋切系统应用于临床始于1994年,初期该设备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活检用途[1.2.3]。随着该系统临床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医生们发现该设备对于乳腺小病灶(小于3cm)可以达到完全切除的效果[4.5],其后同样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乳腺良性肿物的切除,截止06年底,在世界各地拥有该设备的医院达5000余家,中国150余家,广东省近20家,我院为深圳市首家正式引进并使用该设备的医院。05年七月至今,共完成B超监视下乳腺病灶活检切除手术426例,效果良好[6]。
应用该设备进行乳腺病灶的切除活检手术具有如下特点:1.采取的组织标本量大,更方便病理科医生准确的病理诊断,并且可能方便并及时的做出冰冻切片报告;2.切口小,切口3~5mm,愈合快,术后疤痕不易被发现;3.经一个切口可以对多个病灶实施切除;4.对于手诊不可触及的病灶可以在B超监视下方便准确的切检;5.配合钼靶及活检床可以对乳腺可疑钙化点进行精确定位切除
我院通过426例乳腺麦默通的应用,不仅达到了切除病灶。明确诊断的要求,同时满足了美容要求,而手术切口的选择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术后的美容效果及可能的二次手术,因此,我们在选择切口时分别采用了如下几种方式:
3.1腋中线切口:为本组病例中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切口,切口选择点位于腋中线上,自腋窝顶端至第七肋间的范围内任何一个点。
3.1.1优点:该切口位于乳房表面皮肤的外侧,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通过该切口从乳房后间隙进针既可以对全乳房的肿物进行切除活检,又能保证对乳腺腺体的穿刺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穿刺也变的轻松方便,尤其适合位于乳房腺体深部的病灶,故本组病例凡是位于腺体后方、腺体中央、病灶偏大占据腺体全层的病灶均采用此切口。
3.1.2缺点:对于乳腺内侧的病灶因为乳腺刀要绕过肋弓,对于操作者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乳房大或胸廓较宽的患者如果乳腺病灶接近胸骨旁、乳腺刀的长度有时会不够长,切除病灶有一定的困难,但本组病例均可以通过推移乳房来完成手术切除,位于内侧表浅病灶的切除要通过后间隙穿过腺体达到浅部时,可能有发生穿破皮肤的机会,本组即发生一例。
3.2腋下皮纹线切口:位于乳腺外上近腋前线处,此处通过活动上肢多可发现有明显的皮纹出现;
3.2.1优点:此处切口较腋中线切口更加隐蔽,具有更进一步的美容效果,且此处皮肤张力小,创缘对合良好,术后切口愈合快,疤痕隐蔽。
3.2.2缺点:此切口可以切除的病灶一般位于乳腺的上极,对于其他位置的病灶切除有一定困难。
3.3乳晕切口,位于乳晕区的任何一点,但一般选择在乳晕边缘
3.3.1优点,切口愈合后由于乳晕区色素沉着较多而疤痕几乎不会被发现,尤其适合乳腺表浅病灶的切除活检。
3.3.2缺点:对位于腺体中央及腺体后方的病灶切除时,由于要自上向下穿过腺体,穿刺较困难。并且 存在穿刺过深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本组病例经过初期尝试后,现在凡是选择此切口的无一例外均为距乳晕校近的表病灶。
3.4病灶附近乳房表面皮肤切口:一般选择在病灶边缘外3~4mm之切口,此类切口一般应用在可疑恶性的病例,同时切口位置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二次手术(保乳或全切)时的切口设计,本组3例中有2例术后病理为恶性,给予二次手术治疗。
3.4.1优点,切口距离病灶近,穿刺较容易,术后病理证实如为恶性则二次手术时可将穿刺针孔及针道完全切除。
3.4.2缺点:较致密乳腺穿刺腺体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切口位于乳房表面,会在乳房表面留下疤痕;一个穿刺点只能做一处病灶活检。
3.5乳房表面多处切口:当乳腺内有多处可疑病灶时可选择此切口,切口选择方法及其优缺点与病灶附近乳房表面切口相同
总之,麦默通乳腺微创活检术的切口选择应根据病灶的性质、位置、数量及与患者认真沟通后慎重选择以期达到诊断、治疗、方便、美容等要求。
[参考文献]
[1] Parker S H, Stavros A T. Dennis Ma Needle biopsy techniques[J]. Radiol Clin North Am, 1995, 33(6): 1171-1172.
[2] Becette V, Cherel P, et al. Biopsy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using an 11-Gauge vacuum-assisted device: rol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pathologist[J]. Ann Pathol. 2003, 23(6):496-507.
[3] Sittek H, Kessler M,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biopsy and preoperative marking of suspect mammary lesions[J]. Gynakol Geburtshilfliche Rundsch. 2004, 44(2):69-83.
[4] Fine RE, Boyd BA, et al. Percutaneous removal of benign breast masses using a vacuum-assisted hand-held device with ultrasound guidance[J]. Am J Surg. 2002 Oct; 184(4) :332-336.
[5] Fine RE, Whitworth PW, et al. Low-risk palpable breast masses removed using a vacuum-assisted hand-held device[J]. Am J Surg. 2003 Oct;186(4):362-367.
[6].王恩礼,钟春嫦,罗建国,等.B超监视下麦默通乳腺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瘤125例报告[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6):1273?1274.
[通讯作者简介] 王恩礼,男,吉林长春人,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乳腺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截稿日期: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