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褐斑
- 作者:赵连皓|发布时间:2009-11-18|浏览量:506次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黄褐色斑片为特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为后天发病形成,无遗传性。其特点为:皮损均匀成片,形态大小不一且不规则;多对称分布于面颊、鼻部、额部、颞部和口唇周围,也有单侧发病者。由于皮损为浅褐、灰褐、黄褐、深褐、黑褐色的片状斑,故统称为黄褐斑。一般好发于中、青年女性,25?35岁为高发年龄段,男性偶发。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仅影响美观。中医称“面尘”、“野黯”等,属色斑的范畴。陕西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赵连皓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黄褐色斑片为特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为后天发病形成,无遗传性。其特点为:皮损均匀成片,形态大小不一且不规则;多对称分布于面颊、鼻部、额部、颞部和口唇周围,也有单侧发病者。由于皮损为浅褐、灰褐、黄褐、深褐、黑褐色的片状斑,故统称为黄褐斑。一般好发于中、青年女性,25?35岁为高发年龄段,男性偶发。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仅影响美观。中医称“面尘”、“野黯”等,属色斑的范畴。
1.黄褐斑的自然人群患病率约达59%。
2.发病年龄多为24?28岁,女性多于男性。
3.发病常与妊娠、月经、口服避孕药、减肥药、带环、卵巢子宫疾患、结核、甲肝、乙肝、胆结石、胆囊炎和胰岛素、雄激素、雌激素、前列腺素代谢有关;再则与紫外线、外用化妆品有关。
4.多与遗传无关。
5.实验室研究:过氧化脂(LPO)是体内细胞膜性结构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氧自由基的作用生成的脂质过氧化产物,近年来一系列研究显示,体内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和(或)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均可造成膜脂质的过氧化物,使膜结构和功能受损而引起多种疾病,用硫化巴比妥比色法(TBA)和邻苯三酸自氧化法(PAO)分别检测黄褐斑患者血中LPO和SOD,对其含量和变化作初步探讨。
LPO(过氧化脂质)含量1.6?5.1mol/L为正常值,黄褐斑患者中约42.9%高于此正常值。
黄褐斑皮损区暂驻菌改变明显,如产色素的微球菌。
6.黄褐斑患者的皮肤中性质多于油性质。
7.神经调节: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脊神经后根、大脑皮质和脑垂体有关。
8.治疗
(1)维生素C,在化妆品中更广为使用的美白方式是以维生素C及相关物质,直接还原黑素或以双氧水将黑色素直接瓦解而迅速漂白。使用维c美白效果虽不见特别有效,但因吸收进入皮肤后可以增强皮肤的防晒功能,作为皮肤的保养成分,可以减少日晒后的发红及晒黑,这是其他美白产品所不能及的,也可以用负极经皮肤直流电离子导入或超声波导入给药,有较好去色素沉着作用。
(2)3%氢醌霜。这个目前比较常用不再介绍。皮肤美白化妆品的进展,美白外用疗法自50年代,当时含汞制剂风行,由于会影响肾脏而渐被禁用,目前可以说只有氢醌被视为唯一正统疗法,然而同样存在致癌性。
(3)1%曲酸霜。该剂脱色效果较氢醌差,而且不稳定。
(4)3%对苯工酸、单丙酸脂霜。
(5)白降汞软膏。
(6)双氧水。
(7)SOD复合酶。
(8)5%二氧二钛霜。
(9)熊果苷,维a酸,消炎痛皮质类固醇等。
(10) 还有必须提到的胎盘素,它所含的内皮素最近被认为能直接用于白斑治疗,传统主要来自牛,虽然胎盘素在美白很有名,但真正明显有效者仅20%,且消费者害怕受到疯牛病的传染,国际大厂基本不用了。
(11)现在还有烟酰胺,是一种水溶维生素,原先皮肤用于消炎治疗的口服治疗,最近发现它能阻碍黑色素小体的传送,显示2%烟酰胺加入防晒剂内,可以减少面部色斑。
注意的是关于黄褐斑的疗程原则至少需要8周以上,因为黑素从表皮基底层产生并随后脱落的过程约需4周,更多的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治疗至少应8周,疗程越长,显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