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龈炎的预防
- 父母必读的11条教子箴言
- 牙齿长歪了影响健康吗
- 牙齿不为人知九个秘密
- 救救孩子
- 患癌记者析医疗弊端:医患供不应...
- 钓鱼岛冲突中的“理性”
- 复旦抗癌女博士接受“神医”饥饿...
- 医学需要人情味
- 央视再反思哈医大附院事件:用爱...
- 医患关系再也“伤不起”
- 故乡的春节
- 年味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善恶之间
- 孩子的养与教
- 拿什么“拾”道德的“荒”
- 社会之痛
- 家长该如何教会孩子刷牙
- 人之初,性本善
-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
- 从药家鑫杀人案看“底线教育”
- 药家鑫临刑前愿赎罪
- “药死药活”的血泪教训
- 父亲节和宝贝一起读有关爸爸的书
- 《爱人 知人》
- 浑然天成而忘形
- 见心于每段生命旅程
- 君子的三大道德
- 谁把药家鑫变成了凶手
- 用活家庭教育中十个重要一分钟
- 细节缔造成就 影响孩子一生的1...
- 年轻人欲避免癌症 锤炼心理很重...
- 春晚
- 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一段话
- 破解命运--曾仕强
- 易经与人生-百家讲坛曾仕强讲稿
- 泰安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 中外口腔专家解答如何正确使用牙...
- 目标与成就??哈佛大学的一项调...
- 口腔健康对全身的影响
- 生活中的十二大定律
- 温家宝:做人的基本原则
- 为了什么而工作
- 能改变你一生的五句话
- Bass Method)巴斯刷...
- 什么最重要
- 读书
- 小故事三则
- 儿童口腔保健
- 定期洗牙
- 正确选择种植牙
- 含氟牙膏
- 算算牙帐
- 关于牙膏与牙刷
- 关键在于用心
- 看牙的误区
- 作者:于肖鹏|发布时间:2010-04-08|浏览量:602次
误区(一)牙痛就拔。泰安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于肖鹏 一些患者平时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牙齿,当发生牙病时又不愿治疗,来医院就要拔,医生不给拔就大吵大闹,说医生不负责,医生有苦说不出(医生不给你拔牙的原因是:你的牙齿不该拔;易感染给你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建议:请您还是听医生的,尽量保护自己的牙齿。 误区(二)怕痛不愿治疗。 牙痛患者大多对口腔科有一种恐惧感,所以有了牙病也不愿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现在的治疗技术非常先进,现代口腔门诊部开展的是无痛治牙,根本不象你想象的那么痛苦)。 建议:为了您的健康,勇敢的面对现实吧! 误区(三)乳牙反正要退掉,不用治疗。 小儿的乳牙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颌骨发育、全身营养的摄取以及将来恒牙的发育。 建议:各位家长,为了您的孩子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请您善待它们。 误区(四)有病才来医院或诊所。 牙病与全身其它疾病不同的是牙病可以预防,人的一生可以不得其它的病,但绝对不会不得牙病,而牙病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概需一至三年的时间),如果你自己不重视,而只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建议:半年到一年去正规医院检查一次,定期清洁牙齿,定期更换牙刷及牙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误区(五)不按预约时间就诊。 一些牙病患者牙痛的急性症状缓解后,不按时复诊(好了伤疤忘了疼),待又疼时再来医院就诊,往往延误了病情。 建议:牙齿是您身体的一部分,希望您能象对待眼睛一样的对待它们。 误区(六)要求医生缩短治疗时间。 牙病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病情轻的可一次治疗完成,根管治疗的需三到四次,大概要两到三个星期的时间),一味的缩短时间不利于治疗。 建议:既来之则安之吧! 误区(七)拔牙对脑不好。 有些患者不愿拔牙,怕牙通大脑,拔除后对脑造成影响,其实这种顾虑非常不必要,牙齿长在牙槽骨里,与脑距离很远也没有关系。 建议:还是多点了解点口腔科知识吧! 误区(八)洗牙容易把牙表面的釉质磨掉。 有些患者担心洗牙会把牙表面的釉质破坏,所以不愿定期洁牙,现在洁牙用的是进口的超声波机,它的原理是超声振动,不是磨除,对牙齿没有伤害。 建议:你试一试就知道了! 误区(九)不愿照牙片。 有些患者不愿照牙片,他们认为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照牙片的目的是了解牙根、牙髓、牙周、牙槽骨等的情况,对医生的判断和诊断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于某些病例(如:外伤、牙周病、根尖病、龋病某些治疗过的牙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口腔科的最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 建议:相信医生,照牙片对你只有好处,也是你可以保留的最原始的资料,请你一定保存好。 误区(十)牙根不愿治疗,一律要求拔除。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很多牙齿特别是单根牙,如果经过完善的治疗是完全可以保留的,再在其上接一个牙冠,完全可以正常行使功能,但有个前提就是牙根必须完好(可以通过牙片检查)。许多患者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牙根就要求拔除,这是错误的。 建议:保留一个好的牙根就等于省了一大笔钱。 误区(十一)充填物脱落就是大夫的错。 许多患者补过牙齿的充填物脱落后来医院就诊,常常抱怨医生的水平差,不能使补过的牙齿的充填物永远保留,其实这是患者的一个误区。补牙材料是否脱落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你牙齿龋洞的大小,试想,如果你的牙齿的龋洞在很小的时候就来医院治疗,怎么会那么容易脱落呢?一个牙齿从开始发展到大的龋洞需要18个月的时间,而发展到牙髓需要30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你干什么去了?一旦发展到大的龋洞即使再高明的医生也很难保证补过的牙齿材料不脱落,知道了原因后再出现这种情况你能检讨一下自己的错,然后才考虑医生的技术水平。 建议:有牙病早治疗,定期去医院检查。 误区(十二)牙齿做了窝沟封闭就等于上了保险。 有些家长以为给孩子做了窝沟封闭就万事大吉了,从此不再关心孩子的牙齿,一旦出现龋齿就怨医生治疗的不好,其实窝沟封闭只是预防龋齿的一种方法,关键还在于平时的保护,就如同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孩子如果不继续努力了同样上不了大学一样,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建议:自己的牙齿好坏只有自己知道,不应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你平时的一点一滴都非常重要。 误区(十三)没有了神经的牙齿就不会再疼了。 牙齿的疼痛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许多没有了神经的牙齿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对牙根尖的刺激作用,同样会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于会引起牙龈的肿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急性根尖周炎和急性根尖周脓肿,此时患者疼痛剧烈,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造成牙根尖骨质广泛破坏,形成慢性的炎症,疼痛症状会逐渐缓解,但这是暂时的,一旦细菌的毒性增强而你的抵抗力下降又会急性发作引起剧烈的疼痛,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建议:不要以为没有了牙神经或牙齿暂时不疼了就没事了,请医生为你彻底的治疗是最重要的。 误区(十四)要求医生降低费用。 有些牙病患者就诊时有个习惯就是与医生讨价还价,仿佛做买卖一样,孰不知所有的正规医院的收费都有一定的标准、并上墙公布于患者,医院规定不能多收费也不能漏收。 建议:千万不要把收费的高低作为衡量医生好坏的标准,也不要因此而干扰了医生给你治疗。 误区(十五)老大夫治疗水平高。 日常工作中接触很多患者,他们看病专门愿意找老大夫而不愿让年轻的大夫看,在这里我不是想说老大夫不好,而是想对这一部分患者说:其实口腔科疾病的治疗主要*手技和眼神,年轻医生接触的专业理论都是目前最先进的知识,这正是年轻医师的优势,每个医生都有他年轻的时候,他们的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做为老大夫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一味的吃老本,可能它的技术水平还不如年轻医生。 建议:多给年轻医生一些机会吧,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