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卫锋主治医师
-
医院:
西安市中医医院
科室:
针灸推拿康复科
- 食物搭配宜忌
- 如何学中医之五?-------...
- 腔隙性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
- JNNP:戒烟降低蛛网膜下腔出...
- 《大医精诚》-唐.孙思邈(陕西...
- 面瘫病的针灸治疗
- 如何学中医之六?-------...
- 如何学中医之三?-------...
- 如何学中医之二?-------...
- 如何学中医之一?-------...
- 冬日,让这些天然食物来帮助你预...
- 脑梗塞二级预防
- 脑部血液供应的特征
- 防“脑中风”三字经
- 经典(传统)中风康复治疗
- 中风的康复治疗
- 卒中单元----脑血管病管理的...
- 您有高血脂吗?
- 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目标及训练原...
- 神经内科病人的营养治疗
- 专家详解甲型H1N1流感热门术...
- 甲型H1N1流感防护技术
- 甲型H1N1型流感(猪流感)大...
- 心绞痛
- 酒精中毒急救
- 中风急救
- 一日三餐怎么吃?
- 糖尿病人吃饭安排顺序
- 糖尿病人的水果食疗
- 老年人十大健康饮食原则
- 糖尿病病人饮食三宜三不宜
- 少食一克盐,寿命多半年
- 老年人饮食六少六多
-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应用...
- 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
- 头晕犯困爱打瞌睡 可能是血稠
- 如何学中医之四?--------【原创】《医间道》--源自丁香园
- 作者:赵卫锋|发布时间:2012-02-18|浏览量:714次
第四章:阴阳角度理解中医
上一篇谈到了学习中医的框架,也就是阴阳五行,如何让这些抽象的东西系统化、明了化,显得非常重要,就好比知道了从北京到陕西是向西出发是不够的,必须得知道沿途要经过哪些省份和城市,才能够顺利到达陕西。
只有明白了阴阳的内涵,我们学习的旅程才能称得上真正开始。西安市中医院针灸科赵卫锋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了解了阴阳的属性,为我们总结得非常清楚。
第一点:阴阳的重要性。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古人将阴阳的重要性提高如此高的地位,可见熟悉阴阳对于养生是何等的重要。
这段话既是对阴阳重要性的强调,同时也是告诫后人,学习医术必须要从阴阳入手,治病才能找到疾病的根源,不明阴阳,则如同盲人摸象,就无法从整体角度认识人体,认识疾病。
那么阴阳究竟是何物,为何如此之重要?我们再来看看内经的描述.
第二点:阴阳的普遍性;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 段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天为阳,地为阴,阴的特性是静,阳的特性是动,阳气主生长,阴气主收藏;化气上升为阳,化物成形为阴。寒邪达到极致会转热,热邪到达 极致会转寒;寒邪在人体内会化生浊邪,热气在人体内能化生清气;清气属阳当上升至上焦,如果居在下焦,就会生飧泄;浊气本应下降至下焦,如果盘踞在上焦, 头面就会出现肿胀……
这就是古人从天地入手,从阴阳特性、阴阳转换入手,对阴阳进行具体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天地之阴阳,看到了阴阳的特性“动与静”、“升与降”“生与长”、“化气与成形”同时进一步推演出“生清与生浊”及阴阳颠倒后疾病的形成……
读到内经这些条文,我们应该看到什么呢?
看到了“天”、“地”、“人”都在阴阳之中,万物的生老死亡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为了对人体阴阳更加明确的认识,我们从阴阳的角度来看看我们的身体: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这是内经原文。
人体上部为阳,头为诸阳之汇,全身的阳气都上升在头部汇集,因此也被誉为“清空之府”,人体清阳上升,出上窍;
人体下部为阴,阴气下沉,浊阴下降,大小便出下窍。
人体右侧身体为阳,阳主动,所以我们习惯于用右手右脚。
人体左侧身体为阴,阴主静,所以我们不习惯用左手左脚。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六腑者,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六腑为阳主动,所以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
如果不通了,藏了,就会生病。
比如胆汁郁积形成胆结石、小肠不通形成肠梗阻、胃内饮食停滞会成为食积而发烧、大肠不通畅形成便秘、膀胱不通畅形成淋证、三焦不通水液内停……
肝、心、脾、肺、肾为五脏,五脏者,藏而不泻,满而不实;五脏为阴,主静,功能以藏为用,故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如果不藏了,同样也会生病。
人体气为阳,血为阴,气能温煦周身,血能滋养五脏六腑,这也是阴阳。
大到整个人,小到五脏、六腑,再小至经络、血脉,再小至细胞、分子,无不蕴含阴阳之理,阴阳的普遍性时刻提醒我们,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须分阴阳……
第三点:阴阳辨证在临床中的运用
内经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说的是阴阳的关键在乎阳气的致密而护固于外。虽廖廖几字,却道出天机,寓意深远。临床上治疗疾病时,治疗的目的就是“因而和之”,即调和阴阳,达到“阴平阳密”的状况,使之不出现阴阳离决的局面。
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在临床治疗疾病上可以带来很多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比如: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这句话,在临床上治疗汗证经常运用到,人体阳气过于亢盛,而又不能护固肌表,必然会逼迫阴液外泄,导致汗证,汗为心液,久汗、大汗耗损阴液,进一步加重阴不制阳,虚阳更加亢盛,最终出现“阴气乃绝”的局面
治疗汗证,当使阳气能“密”,“阳密”用玉屏风;同时当扶已损之阴,扶阴用参麦饮;达到“阴平阳密”的状况,汗证自然就好了!
“阴静阳躁”这句话在临床上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表面看起来,就是讲的阳动而阴静,但如果想通了,就会很好的指导临床。
比如我们对于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是否想到了阳气过亢而阴分不足?
再比如对于癫狂病人的治疗,是否想到了“重阳必狂”、“重阴必癫”,对于“狂证”治疗,重泻其亢盛之阳,扶已损之阴;对于“癫证”治疗,扶亏虚之阳,重泻郁积之阴……
再看看内经条文“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这样对于癫狂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晰了!
上一篇谈到了学习中医的框架,也就是阴阳五行,如何让这些抽象的东西系统化、明了化,显得非常重要,就好比知道了从北京到陕西是向西出发是不够的,必须得知道沿途要经过哪些省份和城市,才能够顺利到达陕西。
只有明白了阴阳的内涵,我们学习的旅程才能称得上真正开始。西安市中医院针灸科赵卫锋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了解了阴阳的属性,为我们总结得非常清楚。
第一点:阴阳的重要性。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古人将阴阳的重要性提高如此高的地位,可见熟悉阴阳对于养生是何等的重要。
这段话既是对阴阳重要性的强调,同时也是告诫后人,学习医术必须要从阴阳入手,治病才能找到疾病的根源,不明阴阳,则如同盲人摸象,就无法从整体角度认识人体,认识疾病。
那么阴阳究竟是何物,为何如此之重要?我们再来看看内经的描述.
第二点:阴阳的普遍性;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 段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天为阳,地为阴,阴的特性是静,阳的特性是动,阳气主生长,阴气主收藏;化气上升为阳,化物成形为阴。寒邪达到极致会转热,热邪到达 极致会转寒;寒邪在人体内会化生浊邪,热气在人体内能化生清气;清气属阳当上升至上焦,如果居在下焦,就会生飧泄;浊气本应下降至下焦,如果盘踞在上焦, 头面就会出现肿胀……
这就是古人从天地入手,从阴阳特性、阴阳转换入手,对阴阳进行具体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天地之阴阳,看到了阴阳的特性“动与静”、“升与降”“生与长”、“化气与成形”同时进一步推演出“生清与生浊”及阴阳颠倒后疾病的形成……
读到内经这些条文,我们应该看到什么呢?
看到了“天”、“地”、“人”都在阴阳之中,万物的生老死亡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为了对人体阴阳更加明确的认识,我们从阴阳的角度来看看我们的身体: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这是内经原文。
人体上部为阳,头为诸阳之汇,全身的阳气都上升在头部汇集,因此也被誉为“清空之府”,人体清阳上升,出上窍;
人体下部为阴,阴气下沉,浊阴下降,大小便出下窍。
人体右侧身体为阳,阳主动,所以我们习惯于用右手右脚。
人体左侧身体为阴,阴主静,所以我们不习惯用左手左脚。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六腑者,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六腑为阳主动,所以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
如果不通了,藏了,就会生病。
比如胆汁郁积形成胆结石、小肠不通形成肠梗阻、胃内饮食停滞会成为食积而发烧、大肠不通畅形成便秘、膀胱不通畅形成淋证、三焦不通水液内停……
肝、心、脾、肺、肾为五脏,五脏者,藏而不泻,满而不实;五脏为阴,主静,功能以藏为用,故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如果不藏了,同样也会生病。
人体气为阳,血为阴,气能温煦周身,血能滋养五脏六腑,这也是阴阳。
大到整个人,小到五脏、六腑,再小至经络、血脉,再小至细胞、分子,无不蕴含阴阳之理,阴阳的普遍性时刻提醒我们,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须分阴阳……
第三点:阴阳辨证在临床中的运用
内经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说的是阴阳的关键在乎阳气的致密而护固于外。虽廖廖几字,却道出天机,寓意深远。临床上治疗疾病时,治疗的目的就是“因而和之”,即调和阴阳,达到“阴平阳密”的状况,使之不出现阴阳离决的局面。
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在临床治疗疾病上可以带来很多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比如: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这句话,在临床上治疗汗证经常运用到,人体阳气过于亢盛,而又不能护固肌表,必然会逼迫阴液外泄,导致汗证,汗为心液,久汗、大汗耗损阴液,进一步加重阴不制阳,虚阳更加亢盛,最终出现“阴气乃绝”的局面
治疗汗证,当使阳气能“密”,“阳密”用玉屏风;同时当扶已损之阴,扶阴用参麦饮;达到“阴平阳密”的状况,汗证自然就好了!
“阴静阳躁”这句话在临床上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表面看起来,就是讲的阳动而阴静,但如果想通了,就会很好的指导临床。
比如我们对于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是否想到了阳气过亢而阴分不足?
再比如对于癫狂病人的治疗,是否想到了“重阳必狂”、“重阴必癫”,对于“狂证”治疗,重泻其亢盛之阳,扶已损之阴;对于“癫证”治疗,扶亏虚之阳,重泻郁积之阴……
再看看内经条文“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这样对于癫狂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晰了!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