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最新回答
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切勿擅自治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肾病患者为什么会感染丙肝病毒?
医源性感染是丙型肝炎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不安全注射外,输血和血制品、许多介入性治疗和手术等都可能造成丙肝病毒的传播。慢性肾病和持续透析的患者常常需要注射治疗、输血和血制品、定期实施血液透析,最终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这些治疗措施都增加了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机会。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不安全注射会引起丙肝病毒吗?
不安全注射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①注射器或针头不消毒反复使用,②过多采用注射治疗,③乱丢医疗垃圾。安全注射可以预防或减少40%~42%的丙肝病毒感染。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患者能和健康人一块生活吗?
丙肝患者可以和健康人一块生活。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艾滋病一样,不会通过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等途径传播,因此,丙肝病毒感染者不用隔离;只要他的肝功能正常,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1b型感染者应如何治疗?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有索磷布韦、达拉他韦、阿舒瑞韦、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有3个治疗方案可以用于基因1b型丙肝病毒感染:①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②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③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雷迪帕韦对丙肝的作用是什么?
雷迪帕韦是吉利德公司研制的第二种抗丙肝病毒药,属于丙肝病毒NS5A抑制剂。雷迪帕韦与索磷布韦联合有协同抗病毒作用。因此吉利德公司将两种药物制作成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其中包括雷迪帕韦90 mg、索磷布韦400mg,以“Harvoni”为商品名上市。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医院怎么控制丙肝传染呢?
医院透析单位要按照2010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12]对透析室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筛查丙型肝炎,对HCV感染者实施隔离透析,避免与其他患者混用医疗用品或反复使用透析器,严控透析患者中丙肝病毒的传播。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病毒该如何消毒?
丙肝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温度较敏感,加热100℃5分钟或60℃10小时或用高压蒸气消毒都可使病毒灭活。丙肝病毒对氯仿、次氯酸钠、甲醛、乙醚等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用20%次氯酸钠可消除其传染性,用10%~20%氯仿溶液浸泡可杀灭丙肝病毒;在病房中使用甲醛熏蒸可以将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消毒,并杀灭空气中的丙肝病毒。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治疗丙肝病毒可以用达拉他韦吗?
达拉他韦是一种抗病毒的药,丙肝病毒对达拉他韦可能产生耐药,且NS5A抑制剂间常有交叉耐药性。耐药常发生于基因2a和3a丙肝病毒感染者,其次是基因1a、5a和6a,基因1b和4a最少见。对曾经用过NS5A治疗失败的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NS5A多态性检测。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虽然丙肝有传染性,但是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相同,都可以经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但丙型肝炎以血液传播为主,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较少见。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检查几次才能确诊丙肝呢?
一般情况下都要检查两次。发现抗HCV阳性后要进行复查,进一步检测HCV RNA。如果抗HCV持续阳性,且HCV RNA阳性,说明体内有丙肝病毒存在。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达拉他韦可以与索菲布韦联合用吗
治疗丙肝病毒感染期间很容易耐药,所以最好是联合用药。达拉他韦可以与索菲布韦联合应用,治疗所有基因型的丙肝病毒感染。对基因1型初治或经治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可达到94%~100%,一些初治患者的疗程甚至可以缩短至8周。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好治疗吗?
丙肝算是肝炎里很难治愈的一种了,丙型肝炎病毒比乙型肝炎病毒更阴险、狠毒。95%的成年人在感染乙型肝炎后能够成功地抵御感染,将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而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后,只有大约30%~40%的人在6个月内可将体内病毒自动清除。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哪些人会感染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可不是小病,丙型肝炎的感染年龄与乙型肝炎不同。乙型肝炎多为自幼感染,感染年龄越小,慢性化程度越高;而丙型肝炎多为成年期感染。在全球,丙型肝炎感染者中55~64岁人群的比率最高,在美国3/4的感染者是1945-1965年出生的人群。我国的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年龄小,41~50岁年龄者高多,占26%。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慢性丙肝在饮食上要注意些什么?
慢性丙肝患者的治疗热量很有可能会流失,所以在治疗期间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很常见。而且,维生素D水平越低,肝脏病变越严重。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较差。因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适量补充维生素D。但过多地补充维生素A会引起肝毒性。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会发展成肝癌吗?
严重的话会发展成肝癌的。15%~25%的感染者在感染后6个月内可自发恢复,将病毒清除;75%~85%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病毒感染者治好后还要注意什么?
即使病毒完全消失了之后也不能大意。这些患者还需要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波检查和甲胎蛋白(AFP)检测,监测肝癌的发生。干扰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发生在停药以后。使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方案治疗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在停用干扰素1~2年内仍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预防丙肝传播呢?
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血液传播,丙型肝炎的预防重点是防止其经血传播。我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对献血员进行丙型肝炎抗体筛查,1995年开始对输血工作的管理加大力度。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用什么方法能检测出来呢?
虽然检测的方法很多,但是在丙型肝炎的诊断中,检测HCV RNA的方法复杂,敏感性较低,而且花费较大;而丙型肝炎抗体检测方法简单、可靠。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筛查出丙肝就能控制其传播吗?
在没有筛查出丙型肝炎时,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暗处,且永远是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他(或她)可能会从不同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使更多的人感染丙肝病毒。筛查后,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明处,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消毒隔离,限制供血,母婴阻断等措施,避免其传播病毒。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病毒感染者该如何用药?
丙肝病毒感染者服用索菲布韦400 mg,每日1次口服;达拉他韦60 mg,每日1次口服。如果需要联合利巴韦林,剂量按体重<75kg者1000mg/日,≥75kg者1200mg/日,分3次口服。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
在注射器针头、透析管等医疗器械的残留血液中的丙肝病毒在几天内都有传染性,可能通过共用注射器、血液透析或介入性医疗操作传播。因此,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用于他人的治疗。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吃吉三代时要区分丙肝种类吗
吉三代可以治疗多种丙型肝炎,因此,一般来说使用“吉三代”治疗丙型肝炎可不必检测丙肝病毒的基因型,只需区分肝硬化的代偿程度。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最后会如何发展呢?
患者不会立刻死亡。丙型肝炎最终“走向何方”与许多因素有关。感染的年龄和性别可影响丙型肝炎的预后。40岁以下人群及女性感染丙肝病毒后自发性病毒清除率较高。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的以往疗法有副作用吗
丙肝之前的疗法副作用很严重,具体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尽管有一些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病毒感染的严重肾病或透析患者的研究,但是这两种药在严重肾病或透析患者中存在许多安全性问题。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达拉他韦不能和哪些药物同时服用
服用达拉他韦有药物搭配禁忌,克拉霉素、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达比加群酯与达拉他韦一起服用时,也可以升高达拉他韦的血药浓度;但地塞米松、莫达非尼、乙氧萘青霉素和利福喷丁可以降低达拉他韦的血药浓度。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会引起肾病吗?
得了丙肝的人出现肾病的几率更高一些,因为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肾脏病毒的重要原因。丙肝病毒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慢性肝病,还可以导致多种肝外系统损害,如冷球蛋白血症、淋巴增生性疾病和肾脏疾病。混合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合并Ⅱ型冷球蛋白血症即为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中最主要的类型。有研究显示,约有半数丙肝病毒感染者会发生肾脏疾病。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患者会有什么症状呢?
这种病不容易被察觉到。由于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较轻,有的则根本没有症状,不容易被发现,使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不能早期发现,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老年人感染丙肝病毒用什么药好
丙肝病毒感染要及时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最好使用无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并存疾病较多,常常需要并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肝、肾功能较差,在治疗期间应该更加严密地监测肝肾功能和其他不良反应。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急性丙肝吃什么药物治疗
丙肝一般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每周180μg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每周1.5μg/kg治疗24周。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怎么联合用药
丙肝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治疗,一般达拉他韦是丙肝病毒NS5A抑制剂,与索菲布韦、阿舒瑞韦都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提高了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的安全性,并且可降低病毒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