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会文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
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科室:
心胸外科
- 关于体肺分流手术的传奇
- 作者:陈会文|发布时间:2010-02-03|浏览量:2270次
Figure 1.
Alfred Blalock (1899?1964).
Figure 2.
Vivien Thomas (1910?1985).
Figure 4.
Helen Taussig (1898?1986).
目前先心病的诊治强调“镶嵌(hybrid)”治疗,回顾历史,何尝不是Blalock-Taussig shunt的发扬与光大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陈会文
BTS与三个传奇人物是分不开的,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肤色。先谈谈Blalock。
Alfred Blalock 1899年生于Georgia州的Culloden。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年毕业于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并留院担任泌尿科(urology)和耳鼻喉科学(otolaryngology)住院医师,1925年离职。同年在好友Tinsley Harrison的推荐下加入Tennessee州Nashville的Vanderbilt University(纳什维尔市(美国音乐之都)的范德比特大学)完成外科培训,注意此Harrison即鼎鼎大名‘‘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作者。1927年Blalock不幸身染肺结核,在纽约州北部的特鲁多疗养院(Trudeau Sanatorium )休养了一年。他在这里遇到过几乎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加拿大人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他们和另外3个病人住在一个房间里。(Alfred Blalock, Norman Bethune, and the Bethune Murals George D. Zuidema, MD, and Herbert Sloan, MD, Holland and Ann Arbor, Mich
Surgery 2001;130:866-81.)之后,Blalock只身前往欧洲,到过剑桥、柏林,期间有过肺出血的生死经历。康复后,Blalock返回Vanderbilt University继续工作,度过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1938年拿到教授职称。Blalock在Vanderbilt University建成了完备的动物实验室,但多从事休克的研究。
Dr Norman Bethune 1922
1938年,Blalock迎来了人生的主要转折点。Johns Hopkins Hospital的外科主任中风退位,经过历时三年的比较遴选,Blalock拿到了聘书。之前,Detroit的 Henry Ford Hospital 曾给他投来橄榄枝,但却明确表示拒绝要Blalock的生死搭档Vivien Thomas ,再加上Blalock对Johns Hopkins Hospital的高位觊觎已久,双方没有谈拢。这个Thomas 在BTS的历时进程中可谓是无名英雄,稍后即谈他。1941年,Blalock春风得意,走马上任。Thomas则如影相随。开创了流芳百世的Blalock-Taussig佳话。
Vivien Thomas
一位黑人,生于1910年。生下不久居家从Louisiana迁往Tennessee州的Nashville。做过木匠,但梦想是医生。后经好友推荐到Blalock的实验室工作。经过近十年的磨练,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职业实验室专家,是Blalock实验研究的左膀右臂。
在众多的实验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他们和Sanford Levy在1938年对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将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分支行端端吻合,如下图。
Figure 3.
Diagram of the model f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reated by
Blalock, Thomas, and Levy, reproduced from reference #8.
Levy S, Blalock A.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connecting by suture the left main pulmonary artery to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J Thorac Surg 1939; 8: 525?530.
只是依惯例,Blalock发表的论文里没有Thomas的名字。但Blalock的动物实验研究工作已离不开Thomas了。1941年7月,Thomas随Blalock到了Johns Hopkins Hospital。
Helen Taussig
Helen Taussig1898年生于Boston,父亲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母亲是一位生物学家。早年在Harvard和Boston大学接受医学预科学习。后在Johns Hopkins Hospital开始心脏内科医生生涯。1929年,Taussig的导师Edwards Park成立了北美第一个儿科专业科室。1930年,Taussig成为第二任小儿心脏内科主任。
1939年,Boston儿童医院的外科医师Robert Gross和儿科医师John Hubbard第一次发表文章,宣称他们在1938年8月第一个成功结扎了动脉导管。之前,Taussig在Johns Hopkins Hospital反复思考对于法洛四联症病人,如果保持动脉导管开放,就会改善紫绀状态。Gross的成功给她了无线遐想。
上述是Taussig的自述,Gross对于“创造”一个动脉导管不感兴趣,Taussig只有暂时作罢。此时Blalock仍未到Johns Hopkins Hospital任职,历史仍等待他去创造,是Blalock-Taussig shunt,而不是Gross-Taussig shunt。2006年,W. Hardy Hendren,Gross的学生回忆到“当年对Taussig的提议未加重视,深表遗憾”。
Dr. Robert Gross performed the world’s first successful surgical closure of 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n abnormal pathway between the aorta and pulmonary artery in newborns.
再来重现一下Blalock和Taussig作为同事,相逢于一位动脉导管结扎病人旁边。Taussig告诉Blalock:“你已经完美结扎了很多动脉导管,为什么不创造一个呢?为了紫绀病人,我们需要它。对他们的一部分而言,就意味着生命。”(‘Dr Blalock, you’ve done a very nice job closing this ductus; why can’t you build a ductus? We need it for our cyanotic children. To some of our cyanotic children, it would mean a life for them’.’’)
同时,Blalock和Thomas尝试在狗身上治疗主动脉缩窄,移植锁骨下动脉或颈动脉绕过缩窄段,由于实验结果欠佳,Blalock一直未用于临床,但直接导致后来锁骨下动脉翻转术治疗主动脉缩窄的应用。Blalock也从这个实验中认识到Taussig的正确和远见。他让Thmoas建立一个紫绀动物模型。经过大约一年的努力,Thmoas完成了任务:肺动脉与肺静脉吻合,部分切除肺组织。Thmoas并利用以前的经验,马上进行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的吻合,结果是有效肺血流的增加和紫绀的减轻。
1943年秋到1944年之间,在Thmoas的努力下,实验已日趋完善。1944年11月末,Blalock告诉Thmoas他要作为助手熟悉一下手术过程,并且要作为主刀,在Thmoas辅助下完成1-2个动物实验。他们进行了合作和操练。
在Blalock的指导下,Thmoas参与为第一例紫绀病人进行分流手术的临床准备工作。他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手术血管钳。(如下图)。
Figure 7.
The vascular clamp designed by Vivien Thomas in collaboration
with William Longmire and the Baltimore surgical supply
company Murray Baumgartner & Co.
1944年11月29号,护士将15个月的Eileen Saxon带到了手术室。Blalock坚持让Thmoas站在他旁边,引导他的手势和提供建议。Taussig站在麻醉师Merel Harmel旁边,可以看到Eileen Saxon的脸。手术成功了。
六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有对Taussig和Thmoas在这个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有国质疑,但荣誉属于他们三位。迄今为止,以人名命名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名称中,Taussig是唯一的内科医师。虽然Blalock-Taussig shunt不可能改为Blalock-Taussig - Thomas shunt,但历史不会忘记。1976年,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8).
Figure 8.
Vivien Thomas with Helen Taussig, and Steven Muller, President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t graduation ceremonies in
1976, during which Thomas was honoured.
如果以NBA明星人物作比仿,以上世纪末的芝加哥公牛王朝为例,Alfred Blalock是万众瞩目的乔丹,Vivien Thomas是无所不能的皮蓬,那么Helen Taussig又何尝不是运筹帷幄的杰克逊呢?又以中国古代三国赤壁大战为比,Alfred Blalock是盟军主帅的周瑜,Vivien Thomas是默默无闻的黄盖,而Helen Taussig则是羽扇纶巾的诸葛军师了。回首历史,古今中外,哪一件事业的成功,哪一个王朝的建立不需要这样的搭配呢?
The Blalock-Taussig shunt: the social history of an eponym William N. Evans Cardiol Young 2009; 19: 119?128
Eileen Saxon ,女孩,blue baby。在第一次Blalock-Taussig分流术后,紫绀改善不明显,几个月后,又在对侧胸腔做了分流术,但几天后去世了,在她将近3岁生日时。后来在较大的病孩上手术取得了成功。2004年,HBO专门以此为事迹拍了电影Something The Lord Made。
Blalock A, Taussig HB: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lformations
of the heart in which there is pulmonary stenosis
or pulmonary atresia. JAMA 1945;128:189-202.
由于经典的BTs需要过多的手术分离和牺牲锁骨下动脉,逐渐由其他材料替代。
1951年,Dubost 和Oeconomos用人血管吻合于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之间。60年代初期,应用合成血管材料如尼龙、Teflon或者Dacron。也有用离体的左锁骨下动脉或奇静脉移植。自70年代始,可扩张性的PTFE得到广泛应用。(The Blalock-Taussig Shunt Shi-Min Yuan, M.D., Amihay Shinfeld, M.D., and Ehud Raanani, M.D. (J Card Surg2009;24:101-108)
Odim J, Portzky M, Zurakowski D, et al: Sternotomy
approach for the 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 Circulation
1995;92(9 Suppl):II256-II261.
24. Mittal PK: Transaxillary minithoracotomy for 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 Ann Thorac Surg 1997;64:26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