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规则的代价
- 作者:孟馥|发布时间:2008-03-09|浏览量:2018次
曾经见过一个家庭,家庭的求助原因是高三的儿子不能去学校上学.上海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孟馥
治疗室里一家人先后落座.高三的17岁儿子人长得高大、英俊,成人般的脸上仍透着一些稚气,一身的运动装,显得很有年轻人的活力;父亲是位大学教授,母亲是外企高管,父母看上去一脸的忧虑,他们对儿子不能去学校的束手无策。
母亲说:自从儿子不上学以后,感到非常的烦闷和忧虑,经常深夜都无法入眠。母亲潸然泪下。儿子插言道:其实,我也很想同学、想念校园的学习生活,现在困在家中,十分无聊,情绪变得郁闷、烦躁。父亲接着说:高考的日期日益临近了,孩子却失去这个机会、无法回到学校、参加高考,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这个僵局,为孩子找一条可以继续接受教育的出路。
天下的父母哪个不为自己孩子的前途担心呢?
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这个孩子无法去学校上学?
一家人述说了儿子被学校劝退的“四大理由”:
上高中以后,他曾经喜欢一个女生,很想与那个女生谈恋爱,可这事被女方的父母知道了,告到了学校,在学校和家长的干涉下,他不得不断绝与女生的交往;他的情绪非时常不稳定,在一次学校封闭的训练营中,他不顾学校的规定,外出打球,于是,又遭一次学校的批评和处罚,他成了学校政教处挂号的“问题学生”;在一次化学课的实验课上,他与同学嬉笑、嘲骂,受到老师的严肃的批评,尽管那个同学并没有什么忌讳,但是老师却认为他屡次违纪,应该受到严厉的管教;最后一次,是他
至今,孩子已经停学在家三个月了。父母急切地希望孩子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调整情绪、端正学习态度,以便有一个新的开始。
在我看来:如果从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考虑,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件,更谈不上道德品质的问题,然而,这个孩子却因此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惊和惋惜。我想,我无论学校的决定正确与否,但是有必要跟家庭讨论关于“挑战规则”的话题。
我对父母说:在一个新的开始启动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过去发生的这些事件进行反思,当然,反思的并不是那些令人不快的事件本身,而是人在即往事件过程中的认知、行为或情感处理模式,否则,一个新的开始又将是一次过去的重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当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事件、面临压力或困境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的模式去处理,模式没有好坏,但结果却有不同。如果一个人总是以挑战的模式去应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时,那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和风险,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尤其挑战的是规则、法律、文化以及社会禁忌的时候,人们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规则是刚性的,而人的应对模式是具有弹性的。所以,家长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引导我们的孩子遵守社会的这些规则,学习用规则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学习顺应规则,学习与规则“和睦相处”。
当一家人开始用一个新的视角看问题的时候,就会用一个新的观点释症状、用一种新的方式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