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液检查
-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 第7个世界肾脏日
- 肾穿刺renopuncture...
- IgA肾病Lee氏分级
- 不宁腿综合症
- 沉痛悼念黎磊石院士
- 第五个世界肾脏病日
- 血液透析与丙肝感染
- 血液透析患者的膳食治疗
- 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ARB肾脏保护作用有限
- 稳定降压 保持肾脏健康??写...
- 免疫吸附法治疗脂蛋白肾病有效
- 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医药卫生工作...
- 肾病学、营养学、肿瘤学专家:“...
- 新旧单位换算
- 妊娠与肾脏病
-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鉴别
- 囊肿性肾脏病
- 肾大血管疾病
- 肾小管疾病
- 间质性肾炎
- 急性肾盂肾炎
- Alport综合征
- 继发性肾小球病
-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 糖尿病肾病
-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 IgA肾病
- 肾病综合征
- 尿液检查
- 慢性肾衰竭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肾小球疾病
- 狼疮性肾炎(SLE)
- 作者:涂先来|发布时间:2008-08-11|浏览量:2402次
一、发病机制
在某些遗传背景下,受环境因素影响,针对自身抗原产生抗体,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肾脏沉积或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一步介导炎症,造成肾损伤。
二、临床表现
(—)SLE肾外的多系统损害
(二)LN表现不同: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涂先来
(三)SLE的临床活动指标
1、关节炎。
2、血白细胞降低、低补体血症、抗dsDNA抗体阳性。
3、皮肤、黏膜损害。
4、胸膜炎、心包炎。
5、精神、神经系统损害。
6、血管炎。
7、血尿明显
三、病理表现
(—)肾小球病变
以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和浸润、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毛细血管袢节段性坏死为基本病变。
1、分为六型:
I型:大致正常,光镜、免疫荧光、电镜均正常。
Ⅱ型:系膜增生型,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生。
III型:局灶节段型,除系膜增生外,毛细血管袢亦局灶节段受累。
Ⅳ型:弥漫增生型,病变弥漫而严重(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V型:膜型,基底膜增厚同时伴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
Ⅵ型:硬化型,狼疮性肾炎的晚期。
2、特点:①免疫荧光呈现“满堂亮”现象,主要见于III~Ⅵ型。
②病变的不均一性,同一标本的不同肾小球可能呈现不同的病变。
③病理类型可以转变
(二)肾小管、间质及小血管病变
1、肾小管损害及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
2、小血管病变可见坏死性小血管炎、血栓性微血管病。
(三)LN病理活动性指标
1、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节段性坏死。
2、肾小球细胞弥漫增生,包括细胞新月体形成。
3、肾小球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4、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呈“白金耳”现象。
5、核碎裂、苏木素小体。
6、微血栓形成。
7、间质广泛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
8、肾小血管病变。
四、诊断
1、首先要符合SLE的诊断标准,结合与之相关的肾损害诊断LN
2、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及肾功能诊断,评定临床及病理活动性
五、治疗
原则:抑制免疫炎症,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
以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最常用。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