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抑郁剂对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疗效
- 作者:殷青云|发布时间:2009-12-15|浏览量:911次
儿童少年抑郁障碍包括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MD)、心境恶劣(dysthymic disorder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bipolar disorder)。治疗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剂(tricyclin antidepressants, 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受体作用剂、苯二氮卓类抗焦虑症药物等。国外一些文献将SSRIs和近年新上市使用的抗抑郁剂如米氮平、文拉法新等统称为新型抗抑郁剂。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殷青云
2002年Hazell等的Meta 分析发现TCA对儿童少年抑郁症无效。此外,有16项随机对照实验证实除氯丙米嗪以外其他TCA对儿童少年抑郁症无效。
美国神经精神药物学会2004年的执行总结报告中复习了15篇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其他新型抗抑郁剂(尼法唑酮、文拉法辛、米氮平)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中包括一些为发表的数据,多数是近3年的研究结果,共2000名患者。结果是发现SSRIs有效。迄今为止国内外设计最好、样本量最大的抗抑郁剂治疗儿童少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由美国儿童少年抑郁症治疗研究小组完成(TADS JAMA,2004年)。该研究于2000~2003年进行,比较氟西汀、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and behavior therapy, CBT)、两者合用及安慰剂治疗儿童少年重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副作用,其中氟西汀与安慰剂对照为双盲设计,CBT与合用组为单盲设计。样本来源于美国13个临床和研究机构,从2804名志愿者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最后439例年龄12岁~17岁符合DSM-IV重性抑郁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各组接受12周的治疗。其中氟西汀组91例,CBT组87例,合用组92例,安慰剂组89例。氟西汀组药物用量10mg ~ 40mg/天,CBT组在12周内接受15次心理治疗,安慰剂组12周后无效者志愿选择到其他各组治疗。评估工具有儿童抑郁评定量表修订版(Childre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Revised, CDRS-R)、临床大体量表的改善分(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improvement score, CGI-IP)、Reynolds少年抑郁量表(Reynolds Adolescent Depression Scale,RADS)和自杀观念问卷中学版(Suicidal Ideation Questionnaire-Junior High School Version,SIQ-Jr)。结果显示合用组CDRS-R下降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合用组疗效优于氟西汀组和CBT组,氟西汀组疗效优于CBT组。有效率及可信区间氟西汀组60.6%(51%~71%),CBT组43.2%(34%~52%),合用组71.1%(62%~80%),安慰剂34.8%(26%~44%)。CGI-IP评分显示合用组和氟西汀组疗效优于CBI组和安慰剂组。与基线评估比较,治疗结束时4组的自杀观念都明显下降,其中合用组最为显著。研究结果提示常规剂量氟西汀不会增加自杀危险,CBT对自杀有效,两者合用对于有自杀者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