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
- 作者:殷青云|发布时间:2009-12-15|浏览量:1025次
根据美国神经精神药物学会2004年的执行总结报告,在15岁~2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三位死亡原因,而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又是自杀的主要因素。在15岁~19岁普通人群中,自杀观念年发生率为19%,自杀未遂9%,自杀死亡率约1%。在年轻人中抑郁症的年发病率高达10%,多数患者未得到诊断和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35%~50%曾有自杀未遂或计划自杀,估计在今后10年内其中2%~8%将自杀死亡。国内张志群,郭兰婷的调查数据是在1393名中学生中,自杀观念发生率23.55%,自杀未遂发生率2.6%,其中33.3多次自杀未遂。可见,抑郁症不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学业和日常活动,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还会使患者退学,甚至导师成年期的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对此进行干预和治疗。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殷青云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在心理治疗方法中循证医学研究提示对儿童少年抑郁障碍CBT效果约60%,为首选治疗,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对抑郁有一定疗效。但是,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在国外社区医疗机构中、在国内大多数精神医疗机构中都难以系统实施。
关于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现有文献、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教科书和英国儿童少年抑郁症治疗指南都都指出一线药物为SSRIs,二线药物为苯二氮卓类和其他新型抗抑郁剂,不推荐三环类抗抑郁剂。具体的药物选择顺序依次为SSRIs中氟西汀,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然后可选择如文拉法辛,米氮平等新型抗抑郁剂。
英国国立临床指导研究所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于2005年2月颁布了儿童少年抑郁症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对儿童少年的轻度抑郁症,随访观察或心理治疗4周,若病情加重则选择系统心理治疗,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对中度、重度抑郁症首选心理治疗4~6周,无效时合并药物治疗,不能单独使用药物治疗。在指南中判断疗效的标准分为缓解和痊愈两个等级。缓解指经过治疗后仅剩余1项临床症状,社会功能完全恢复,并持续8周以上。痊愈指临床症状、社会功能都完全恢复8周以上。儿童少年抑郁症的疗程是痊愈后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然后逐渐减少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直到终止治疗,最后还需要随访。若为第一次抑郁发作随访1年,若有2次以上抑郁发作,随访2年。对于有复发的高风险者、曾经有2次抑郁发作者、有确切亚临床症状或长期有多方面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者,需要定期随访2年以预防抑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