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转移瘤治疗
- 作者:何大为|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594次
针对骨的靶向治疗改变了转移性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2011年,随着denosumab??一种rank配体特异性抗体的出现,denosumab成为继二磷酸盐之后的预防乳腺癌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另一项更有效的靶向治疗。
主要优势上海长海医院骨科何大为
较之于唑来滕酸,在预防骨病方面,denosumab能提供更有效、便捷和患者易耐受的治疗方式;
在乳腺癌早期的绝经后妇女中,因为唑来滕酸对残存的卵巢功能无益,应限制其临床应用;
在对化疗不敏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denosumab能延缓骨转移的发生。
在癌症患者中,骨病发病率高,且会带来大量死亡。晚期实体肿瘤,主要指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以及多发性骨髓瘤与骨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伴威胁生命的骨骼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因此,为了减少骨病的发生以及保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在进行特异性抗肿瘤治疗外,应同时进行针对骨的靶向治疗。随着人们对肿瘤细胞的播散、骨髓和宿主生长因素、肿瘤生长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的深入,人们发现了针对骨髓微环境中产生的相互作用作为治疗原理的候选治疗方案。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就是纠正这种相互作用,2011年,在预防和治疗肿瘤骨转移上取得了大量进展。
在过去的20年中,双磷酸盐是预防恶性骨病发生的治疗方式。然而,随着对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活化(rankl)在骨转移中重要性的认识的深入,我们开始了一项新型特异性靶向治疗。denosumab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igg2抗体,皮下注射可与rankl紧密结合,以阻止rankl和rank相互作用并能抑制破骨细胞功能。
2011年,在三个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的结果发布后,denosumba可用于临床治疗。这些研究纳入了5723名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n = 2,046),对化疗不敏感的前列腺癌患者(n = 1,901)以及其他类型的实体肿瘤(n = 894)和骨髓瘤(n = 180)患者。在这些研究中,患者随机分入denosumab治疗组和唑来滕酸治疗组,每3-4周接受一次治疗,同时辅以钙剂和维生素d的治疗。原发终点定义为sre的出现。stopeck和他的同事们发现denosumab在延缓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首次sre的出现上显著优于唑来滕酸;唑来滕酸治疗组首次发生sre的时间和中位数时间相差26.4月,denosumab治疗组并没有达到这一时间。相似的是,fizazi和他的同事报道了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中,denosumab延缓首次sre的出现的效果要优于唑来滕酸,唑来滕酸治疗组首次发生sre的时间和中位数时间相差17.1月,而在denosumab治疗组中这一差值为20.7月。
在晚期实体肿瘤和骨髓瘤骨转移的患者中,henry和他的同事们发现denosumab在延缓首次sre出现方面的效果不逊色于唑来滕酸,但是效果也未优于唑来滕酸。在对sre的分析中,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中denosumab的作用要优于唑来滕酸的作用。在三个研究中,患者对于denosumab的耐受性更好,denosumab和唑来滕酸安全性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denosumab对肾功能没有影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监测肾功能,而在静脉应用双磷酸盐时必须对肾功能进行监测。和静脉应用双磷酸盐相似,denosumab最重要的副作用是出现无菌性下颚骨坏死(onj),但是这种副作用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