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话养生
- 作者:程志鹏|发布时间:2009-09-22|浏览量:1212次
俗话说:“白露在中秋,早晚凉飕飕。”一句话道出了秋的本质??“凉”。初秋季节,暑热未尽,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气温悬殊,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常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但是也不能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削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反而更容易受凉感冒。山东电力中心医院中医科程志鹏
气压较高,空气干燥,是秋季的另外一个特点。中医认为,“燥”为秋之主气,而秋季肺气旺,加之人体在炎炎夏日过多排泄,体内水分不足,因此秋季燥邪很容易伤肺。燥邪过盛往往容易耗伤津液,使人出现咽干鼻燥、干咳无痰、心烦口渴、便秘等症状。对付秋燥应以养阴润肺为主。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与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和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相对应,也就是说,肺脏和白色都属金,肺与白色相对应,因此多吃白色食物(如冬瓜、莲藕、白萝卜、梨等)可收到养肺的效果。预防秋燥还可适当服用具有宣肺化痰、滋阴益气功效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此外秋季应尽量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为冬天的“藏”做准备的,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所以,秋季养生还应注重一个“收”字。除了饮食调养外,人们在起居方面要做到收敛神气,使正气内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
御“凉”,防“燥”,再好好收藏阳气,定会使你肺气旺而不受外邪之侵,平稳度过“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