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尊敬的家长和日渐懂事的孩子们
- 作者:胡坚|发布时间:2009-04-19|浏览量:525次
你们好!
因为工作等事物繁忙,很长时间没有看网内信息,也没能及时回答你们的问题,在此表示歉意(的确是很忙的。希望大家尽可能到医院来解决问题。以免延误病情)。对那些得到过帮助并表示感谢的家长和孩子们,谢谢你们:能带给你们健康是我的荣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将继续把真实的医学和良好的服务带给需要的孩子和家长们,我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和你们一起享受快乐。天津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胡坚
今天想和大家谈的还是:医疗中的抗生素问题。
家长们普遍关注和焦虑的问题仍集中在要不要输液(抗生素)治疗呼吸道疾病和发热性疾病:
第一,发热就要输液(抗生素),而且烧得越高越焦虑:不输液能行吗?
第二, 咳嗽时间很长了(包括慢性咳嗽),抗生素也用了好几种了,该怎么办?要不要输液?
第三,什么情况下孩子要输两种抗生素?
第四,哮喘病发作一定要输抗生素吗?
第五,手足口病需要输抗生素吗?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只有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才需要(输)抗生素的。通常情况下,孩子的发热主要是感染导致的。在尚未普遍使用抗生素的过去30年间,细菌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不仅很普遍,而且细菌的耐药性也不高。因此,很多老一些的家长常说,过去一针青霉素就管事。言外之意自明:现在不管事还不说,抗生素越用越高级、越用时间越长!一种不行,还得两种!必须输液才管事。其实不然,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在儿科是非常多见的,往往是不断的高热。但是,使用抗生素输液与发热的高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抗生素是无效的。合理的治疗是:对症处理。
在免疫正常的(比较成人成熟的免疫功能而言,还是幼稚的免疫)健康孩子,病毒感染,如果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疾病过程多数是自限性的。75%的孩子经过3天到7天而自愈,通常不超过21天。或许您会有这样的经验,不到后来的输液不会好,其实呢?但(至少是)由于这种经验型的感受,才使愈来愈多的家长选择了输液(抗生素)。有人戏称之为“走运先生治后头”(孩子可是吃尽苦头了)。然而,也正是由于普遍使用抗生素(不否认合理的。但很多医生不愿意听滥用抗生素一说的道理有时是很隐晦的),才导致一方面细菌耐药率逐日增加,另一方面,患者免疫状态紊乱的形成。后一种情况正是我前面一些文章中提到的黏膜免疫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因病毒感染带来的免疫紊乱,却由于种种原因,被医患双方的“默契”而“忽略”了。其中,病毒感染后期出现的呼吸道黏膜免疫异常而表现(过敏性和黏膜滤泡增生等也是慢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认知而错误的抗感染治疗进一步影响了后期的健康。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就简单了。只要医生能认真地、负责任地解析病情,特别是判定细菌感染的存在、并权重医学需要(致病菌是细菌)来选择用药,解决问题通常是不困难的。尽管,医生的判定有时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但连续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该对医生和家长都有所提示:还存在细菌感染吗?必要的检查是决不可忽视的,特别是肺内和肺外非感染因素或特殊感染导致的慢性咳嗽。由此看来,不加区别用抗生素处理所有“炎症”的人是不可理喻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第四个问题有些特殊。通常情况下,呼吸专科医生或掌握哮喘病治疗原则的医生,面对哮喘病的发作,会按国际组织发布的哮喘病治疗指南处理病情的。家长们不妨可以比较您的孩子在治疗过程中的情况是否符合指南的原则。重要的依然是确认感染的存在而不是一种可能。确认细菌感染存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Post hoc analysis),这其中包括对经验性抗细菌感染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的把握的能力与态度。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病毒感染导致哮喘病及其发作的学说日受重视。
第五个问题,也是近来倍受关注的。手足口病(手足口综合征更为合理)是一组由不同的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其中,以肠道病毒71(EV-71)感染高危人群的临床后果最为严重。相关问题大家可以参考国家卫生部门的信息。这里重点强调,对此类病是不需要抗生素的,除非存在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或危重病例气管插管后的气道开放。因为,在可能不恰当的输液(抗生素)过程中,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因为潜在的高危人群个体的容量负荷增加(液体增加过快)而出现病情加重的风险。
好了,先写到这里。即使有些是老生常谈的话,还是?嗦点好。
“只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错的广告语。
2009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