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医药》> 2009年12月31卷24期>临床研究>
- 作者:周晓康 作者单位: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
- 化脓性关节炎
- 作者:周晓康|发布时间:2012-10-20|浏览量:1053次
婴幼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67例诊治体会
河北省儿童医院骨科周晓康
【关键词】 关节炎感染性 婴幼儿 手术 抗生素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是小儿骨科危重的感染性疾病,在婴幼儿中并不少见。由于婴幼儿机体免疫力低下,且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误诊,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轻可致残,重则造成死亡。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婴幼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67例,通过对本组病例的研究,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男38例,女29例;7 d~1个月9例,1个月~1岁20例,1~3岁38例;发病天数1~20 d,平均6 d;髋关节64例,膝关节4例,肩关节3例,肘关节1例。其中髋、膝、肩、肘多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合并桡骨、股骨骨髓炎1例,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合并肩关节化脓性关节炎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儿均有发热、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触痛,关节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不同程度增高。X线检查显示关节囊膨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其中股骨头密度改变39例,关节半脱位20例。B型超声检查均显示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腔内积液。血清细菌学培养60例,阳性6例。脓液细菌培养62例,阳性21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肺炎链球菌4例,大肠埃希菌3例,液化沙雷氏菌、嗜血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
1.3 治疗方法
穿刺保守治疗4例,手术切开引流63例。手术分离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至髂前上棘,剥离股直肌腱覆盖的脂肪,游离股直肌腱及其起点的外侧缘并牵拉阔筋膜张肌,暴露并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和部分股骨头,充分引流髋关节内脓液,清除关节内炎性纤维团块,用多孔胶管绕过股骨颈达关节内各方向进行彻底冲洗并引流。术后每日0.9%氯化钠溶液+庆大霉素或林可霉素冲洗关节腔。其他膝、肩、肘关节均类似处理。
2 结果
治愈66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2~56 d,平均32 d。其中42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年;其中有股骨头坏死8例,髋关节半脱位4例,肢体短缩3例,其余患儿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化脓性关节炎为非特异性细菌引起的关节内的化脓性感染。常见部位有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发生在髋关节时又称Smith关节炎,为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最常见部位。
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皮肤娇嫩,易破损感染;新生儿期长骨干骺端静脉窦内、长骨(股骨远端除外)两端骨骺软骨管内血流丰富,流速缓慢,细菌入血后易在其内繁殖,发生骨髓炎,新生儿期骺板处已形成血运屏障,且婴儿的干骺端位于关节囊内,脓液可穿破囊内无骨膜区形成化脓性关节炎[1];加之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婴幼儿特别是近期有感染史的患儿发生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依据发热,关节肿痛、关节积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增高,关节穿刺抽出脓性液体,X线平片关节间隙增宽或关节囊肿胀、关节半脱位、干骺端可见骨破坏,B型超声检查示关节积液及关节肿胀等诊断,其中关节穿刺为最重要的指标[2]。新生儿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全身反应轻微或无反应,体温可不增高甚至降低,体征上关节肿胀可不明显,仅有关节屈曲[3]。细菌侵入关节腔和滑膜内,几小时后可出现滑膜炎症和纤维素性渗出,随后即有局灶性滑膜坏死和脓性渗出[4]。婴儿化脓性关节炎,可造成骨骺早闭、坏死、关节半脱位及脱位,侵及生长板导致生长障碍,如肢体短缩、大转子高位等。周庆和等[5]报告一组86例婴幼儿化脓性关节炎,发病5 d内确诊治疗病残率仅为5.9%,10 d后确诊治疗病残率高达60%。本组中42例随访患儿外科就诊治疗较晚者发生股骨头坏死8例,髋关节半脱位4例,肢体短缩3例。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尤为关键。本组有3例(占4.48%)为2个以上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分别进行了治疗,因此对婴幼儿查体要仔细,避免遗漏关节病变影响治疗效果并导致后遗症。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为:(1)关节必须充分引流;(2)必须给予抗生素治疗感染;(3)关节必须置于一个稳定的位置并制动。本组入院后即全身应用足量、高效、广谱抗生素,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后更换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待症状、体温正常2周后改口服抗菌素,各项化验检查基本正常后停药。本组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为33.87%(21/62),考虑与患儿感染后应用抗生素有关。确诊后及时行关节腔穿刺灌洗或切开引流术。手术需充分探查和引流关节腔,用多孔胶管引流,进行彻底冲洗,术后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庆大霉素或林可霉素连续冲洗关节腔,每天负压吸引2次保持引流通畅,冲洗至冲洗液清亮,一般需要7~10 d,本组冲洗最长为24 d,间断闭管无发热后拔管。早期即对病变关节置于功能位并持续皮牵引制动,拔除引流管后开始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腔内粘连。采用红外线理疗1~2次/d,可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吉士俊,潘少川,王继孟主编.小儿骨科学.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9.
2 潘少川,杨建平,王汉林,等译.实用小儿骨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8359.
3 张敬东,彭明惺,刘利君,等.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诊治问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703704.
4 毛宾尧主编.髋关节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1430.
5 周庆和,刘远忠.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治疗及预后.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杂志,2006,8: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