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患于未然
- 作者:王树凡|发布时间:2011-04-21|浏览量:956次
学习《临床警讯与风险预防》体会
郑州市中医院肺病科 王树凡
《临床警讯与风险预防》是刘振华教授结合自己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和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和报道、统计资料和许多实际案例,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所编写的课件。文本寓意深刻、语重心长、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临床指导作用。下面就自己学习的整体情况,谈一下个人的一点肤浅体会。郑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王树凡
一、 风险防范体会
1、防范于未然
《素问?四气调冲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犹渴而掘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临床医学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应该始终强调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预防。预防的前提就是要及时发现征兆、排除隐患这才称得上最好的防范。只有及早的发现隐患,才能有效的预防。抓住了警讯与风险,就抓住了医疗质量的关键,也就保障了医疗安全。医患纠纷原因分析表明:30%属于内部因素,如小差错频发,交班前后,利益冲突时,检查途中死亡;诊断,占风险的40%-50%。临床用药占风险的38%,但投诉率仅5%。侵入性医疗及预后,占风险的5%,投诉争议占23%。差错事故方面,我国主要是用错药、输错液等等。通过学习刘教授的讲话,我深深体会到:警讯和风险临床虽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为常见的好发因素就是单位团结状况恶化、忌妒丛生。结合大量国内外和我们医院发生的实际案例,真是数不胜数,教训深刻。俗话讲: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临床的高度重视、要触及灵魂、反复强调、落实到人。
2、生人熟人都一样、不能重设备、轻临床、全面考虑问题
实践证明,有些事故差错是由于简化程序所致,特别是熟人、朋友、领导干部容易简化程序,热情而忽略规范。许多风险甚至差错事故都是没有按照程序造成的,所以无论是多么熟、关系多么密切,临床程序不能简化,特别是基本的程序如望闻问切,叩触视听,基本文字资料。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不论是领导、家人、同学和朋友,都要按照各种流程、路径和操作规程办事,千万不要省略程序,省略有关检查,以免导致风险的发生。还有千万不能重设备、轻临床,过分地轻信和依赖现代化的大型仪器和设备,忽略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认真、仔细的体格检查。无论设备多么先进,传统的望闻问切、叩触视听不能废弃。临床强调机体各系统之间既独立又统一,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才能维持其生命活动。所以临床还应该克服固守局部、忽视整体的思维方法。无论专科经验多么丰富,也不能忽视人是一个功能复杂的整体,局部疾病可以出现全身表现,而全身疾病可以以某一特殊的症状出现在临床。
3、发现问题要及时化解和处理
医学面对着最庄严、最神圣的生命和有丰富情感的人,所以,医学是人性和情感的统一,是仁术,是一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面对患者,心里一定要清楚:使用60%的方法治疗,尽力尽早治愈;用30%的心理疏导,修补安慰疾患造成的苦痛;用10%的沟通交流,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战胜病痛;用100%的全方位投入,力争问究竟。这就是医生应具备的心态。许多风险的发生,是有预兆的,抓住了预兆及时处理,也许就能化险为夷;已经发生的风险如果能够在最佳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也能转危为安,要求必须抓住最佳的时间窗。
4、打好五个基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临床除了打好知识、理论、基本技能三个基础之外,还应该坚实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基础。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临床科研方法学,而循证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方法学,只有把这两门知识紧密地结合,才能够进行临床决策、病因判断和预后评估。对此应该强调四严:严格要求、严格防范、严肃态度、严谨作风;四会:会操作、会讲、会写、会与人相处;四多:多听、多看、多作、多思考。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所以需要智慧、知识、道德、信念,崇高而无私;由于面对生命,我们需要珍爱生灵,对灵魂体贴入微地亲善,对不同的人需要感情丰富、细腻、敏锐;因为要抢救生命,需要投入全部的激情和所有的努力;因为要和死神相搏,必须分秒必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正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所以,我们要具备五种基本心态:仁爱、谦虚、责任、宽容、不断进取。像张孝骞常用的“戒、慎、恐、惧”四个字一样,戒即戒骄戒躁,慎为谨慎小心,恐即诚慌诚恐,惧即时时惧怕,小心翼翼。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岂能有半点差错,所以要时时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来要求自己。同时还要强调学习。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段话揭示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勉强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当医生就是这样,想当好一个医生,并且要在医学上做出成就,首先就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有无比热爱自己的专业,并能以此为乐的志趣。我们要做大医,而不是中医和庸医。(善于借鉴别人经验教训的人是大医,善于汲取自己经验和教训的人为中医,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就是庸医。)
二、管理方面体会
1、科主任最大的失误是随意性和自我意识。因此,从科室的长远发展来讲,必须培养讲究规矩、遵守法规的习惯。因为一个科室能否持续发展稳定,制度最重要。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克服随意性、主观性,行为统一才能实现临床工作的规范。规范了才有效果,有经验可总结。有循证可对照,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制度靠坚持,靠落实,靠从小处入手,日积月累才能逐步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同时,还要在科室设法营造一个相互支持甚至相互吹捧、共同进步的氛围,养成同志之间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相互关心、和平竞争、取长补短的良好风气;反对和遏止互相诋毁、互不服气、忌妒丛生、自以为是的不良气氛。对待科室的其他人员应该象黄石公《素书》所说的那样:“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教育我们批评人的时候以不明言为基础,不明言才能够让对方服气,给对方留有思考的余地,有理让三分,理直不气壮。
2、对科室现行的考核方案参照以下指标进行修订:
⑴医疗指标。⑵安全指标。⑶科研指标。⑷科室论文数量、档次。⑸团结状况。⑹新业务、新项目的数量及质量。⑺患者影响半径。⑻同行评价(院内、院外)。⑼社会责任感。⑽与周围科室的关系。⑾向心力。
3、在管理方面用心体会“上善若水”。科主任是科室的领导,但更是一个领头的战斗员,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官”来看待。科室的同志是战友、是同行,是实现目标的同路人。科主任应该认识到:“我力有限,靠你众人博程;我力有限,靠你定向领程;遥遥苦辛路,浓浓同路情。为了那一天,共向征程。”当好科主任要像孔子要求的那样具备“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方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怀慈念者,失去的少,得到的多。
4、工作要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时期,完成一项任务,都有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掌握了主动权。天下的难事必从易处着手,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处起步。这是必然规律。谁遵循这个规律,谁就是圣人。还要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当天的事情当日办结的良好办事心态和作风。
5、病历方面:一个科室医疗质量如何,能否有创造性的成果,能否保证医疗安全,病历建设非常重要。一是严格的制度;二是严谨的书写;三是严肃的态度;四是完整、系统、全面、科学、准确的描述。这些都是真功夫,非一日之功。在医患纠纷中,败诉的30%是病历,主要表现在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医护记录不相符。病历是医生能否成材的关键,是一个科室能否有成就的基础,是能否维权的依据。
6、查房方面:查房是科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科室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昭示和提高科主任水平的重要步骤。院长查房是服务,科主任查房是教研。时刻牢记刘教授提醒我们:查房“五要“。一要准备充分:病历、文献、历史、现状、疑点;二要目的性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诊断、治疗、病因、病历;三要充分讨论,典型病例要预先通知,人人发言;四要提出问题,研究内容;五要演示和记录。查房“五不要”。一不要流于形式;二不要当面批评;三不要一家之言;四不要没有重点;五不要没有总结和记录。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