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肺炎出院后注意事项
- 访问日本新生儿医学
- 日本的新生儿死亡率
- 母乳性腹泻
- 日本的早产儿救治界限
- 我的学术导师金玉教授??永远的...
- 张莉医生参加第三届西安围产-新...
- 张莉医生参加国际新生儿呼吸与危...
- 56天婴儿巨细胞感染
- 新生儿肺炎出院后注意事项
- 黄疸光疗后青铜症
- 喉软骨发育不良
- 新生儿肺炎及漏斗胸
- 脐带脱落,但肚兜上经常渗血,是...
- 新生儿弓形虫为阳性
- 28天新生儿黄疸
- 请问我女儿是否是新生儿肺炎
- 新生儿出血症的治疗及并发症
- 宝宝得了甲低
- 新生儿肾脏B超异常
- 新生儿 黄疸
- 新妈妈必须掌握的新生儿保健知识
- 新生儿长期腹泻
- 新生儿长期腹泻咨询问答
- 我的学术导师金玉教授??永远的...
- 热烈祝贺陕西省新生儿分会成立,...
- 婴儿抚触的重要性及如何为婴儿抚...
- 接受按摩对婴儿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 婴儿抚摸原理
-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措施(上...
-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措施(下)
- 作者:张莉|发布时间:2010-03-13|浏览量:3541次
3.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为主
值得提出的是,多次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经验提示往往是忽略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不严或污染导致交叉感染,导致惨痛的教训。严格执行相应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制定新生儿病区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入室工作制度》、《探视制度》、《新生儿管理制度》、《新生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有关规定》等。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张莉
例如在新生儿室要增加通风与空气净化家机的使用,保持地面、房间内车辆、家具、新生儿用物消毒、减少探视、定期扫除与监测。针对新生儿自身,入院时确定细菌定植情况,加强喂奶、换尿布等生活护理,院内外转运避免交叉感染。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开放置。
保护性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保护性隔离是为预防高度易,病人受来自医院人员及环境中的病原体的感染而采取的措施。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各脏器功能欠完善,免疫力低下,因而对病原体存在易感性,在早产儿尤为突出。保护性隔离不仅仅指患儿,还要重视从患儿-医护-患儿的传播,从消毒隔离管理角度讲可以把每位患儿视为需要床旁隔离的患儿,在日常护理或治疗严格每一个交叉的环节,从而把感染率降到最低。
四.加强护士配比和技术培训,实施护理质量考核
提高科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在控制医院感染过程中至关重要。临床护士与患儿接触最频繁,对保障质量、预防医院感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人人有责。发达国家NICU中护士和患儿之比为2-3:1,我国仅能达到1:1.5-8,各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院盲目扩张新生儿床位,却没有增加护士比例,护士人数配备欠缺和培训不足,临床护理质量则无从谈起。新生儿科的护士配比和培训必须达标,否则是管理者对患儿和医院的极端不负责任的重要管理缺陷。新生儿科护士工作技术要求较高,工作量大,要通过多项措施稳定护士队伍,避免人员流动性大而导致护理质量管理的安全隐患。
实施P D C A循环在预防医院感染中是一样成熟而有效的管理工具。P D C A循环即计划 ( p l a n ) 、 实施 ( d o ) 、 检查 ( c h e c k ) 、 处理( a c t i o n ) , 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科学化的循环体系。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 1 9 5 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其运用从根本上摆脱了靠经验管理的传统方式,是护理质量管理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实施 P D C A循环管理能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把计划中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纳入有关的标准、规程和制度中,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或借鉴[6]。
五.严格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预防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反而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增加感染的发生。很多新生儿病房抗生索的使用率近为 80%-100%。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严格尤其是合理预防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病儿入院时要根据临床综合分析,既要注意到针对性和组织液浓度, 又要考虑到副作用和不利因素。 全面权衡选调用合适的抗生索或结合临床治疗效果和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索,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要提高病儿的免疫防御功能[7]。针对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尽可能在用药前取得标本,作细菌涂片和培养,指导临床用药严格限制联合用药. 只有在原因不明或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时应用、减少或避免无指征的乱用药,一般不采用三联抗生素, 尽可能不用超广谱抗生素,以减少双重感染的发生。
例如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占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第一位,。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日益增多,常常造成医院感染的流行。有研究表明,134例感染克雷伯菌患者,检测前有105例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使用率达 78.92%,由于经验治疗常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该组105例使用抗生素患者有 62名使用了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高达59.05%,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导致了耐药菌的产生,产生耐药菌株后头孢菌素治疗无效,引起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8],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如能严格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耐药菌产生会则会明显减少。
六.长期监测并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建立长期感染监测
重视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长期监控是非常必要的。长期监测应该由三级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共同完成,监测内容包括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漏报率,病区细菌学监测和耐药菌定植情况,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和手卫生情况,抗生素合理使用和药敏监测情况。国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具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发病机制及其流行情况,国内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研究侧重发病率、发病部位、某种病原体暴发流行。系统性前瞻性危险因素分析尚少见。为查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制定有效措施控制或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前瞻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医院应分析回顾性资料用以指导临床工作,并开展前瞻性研究为长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出指导意见。从成本核算的角度讲这部分工作并不能直接增加医院经济收入,但从质量控制方面可以很大程度防治医院感染的发生而发挥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后者更为重要。
2.个例病人的处理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新生儿病房一旦发生个例的医院感染病例,需要积极隔离并予以治疗,包括危重和长期住院新生儿病情突变怀疑感染和新入不能除外感染的患儿,要把这种患儿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器械、暖箱、呼吸机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如果发生两例同源同种的医院内感染,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医生护士按照应急状况下管理,积极治疗感染病人,严格隔离,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感染办介入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环节并处理,同时要和家属做好详细有效地医患沟通,争取得到家属的配合。如果短期内有3例同源同种的医院感染爆发,按照相关法规报上级卫生管理部门,此时感染病区应停止收住新病人,全力控制流行的范围,以一切力量挽救患儿生命,把损失降到最低,在病情未完全查明时,不主张家属消极放弃治疗,因为放弃治疗除了侵犯患儿生命权以外[9],有可能放弃的患儿的医疗信息会对整个爆发流行有重要价值。
3.防治医院内感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感染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医疗纠纷等。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和无行为能力,在患病住院期间的安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性更高。所以,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与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好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监控使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包括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新生儿病区资源合理配置、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护士配比和技术培训并实施护理质量考核、严格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长期监测并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六个方面。使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中注意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积极、主动、自觉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把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做好[10]。
参考文献
[1] Martone WJ, Jarvis WR, Culver DH, et al. Incidence and nature of endemic and epidemic nosocomial nfections[Z]. Hospital Infections,Third Edition. 1992, Boston, MA.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577-596.
[2] 张建平,薛丽强.护理管理在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Chinese Journal of Celiopathy .2006,6(9):682-683.
[3] Pittet D. Hand Hygiene in hospital[J]. Lancet. 2000:356:1307-1312.
[4] 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J]. Journal Hospital infect. 2002;,51(2): 1-16.
[5] 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及干预措施研究[J]. C h i n J Infect Control. 2005,4(1):312-314.
[6] 陈先云,陈蜀岚 ,冯 云.P D C A循环在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 China Infect Control 2003,1(1):59-63.
[7] 张莉.从管理学角度探讨儿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4):35-37.
[8] 汤清波 周月娥 李先斌.新生儿病房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J].TODAY NURSE.2005(5):46-48.
[9] 张莉.从管理学角度探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伦理学[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1):51-53.
[10] 王丽珠,尹中秋,刘英茹.46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02,9(2):127-129.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