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肛肠方药临床信息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 作者:袁学刚|发布时间:2012-01-31|浏览量:788次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中国西部PPH技术培训中心 杨向东 袁学刚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肛肠科袁学刚
成都市高新区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昱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计算机数据库(Access数据库)技术对中医肛肠方药相关临床信息进行规范化研究,发现古代医学典籍对肛肠方药相关临床信息的记载存在较多问题,给计算机的识别和利用造成困难,制约了中医肛肠的现代化进程。笔者参考大量原始文献,按照统一标准对500余首中医肛肠古方进行了系统、规范化处理,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医肛肠;方药临床信息;规范化研究;Access数据库技术
中医肛肠学科是祖国传统医学伟大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组成部分,在夏商时代甲骨文中即有“痔”的记载,在《山海经》中首次提出“痔”、“瘘”的病名并沿用至今。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大量有关肛肠方面病名、治疗方法方面的内容。然而,在中医药学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中医术语的使用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医家对同一病名、症状、方剂名或药名的用语各有差异,缺乏统一,如何有效识别并合理利用宝贵的资源是困扰中医肛肠研究工作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500余首中医肛肠古方相关临床信息(包括病名、症状名、方剂名、药物名)进行规范化研究处理,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中医古代典籍中有关肛肠方药的相关临床信息,由于时代久远,不同医家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差异,描述各异,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在建立数据库时,必须忠实于原始文献,参照统一标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献表述含义的基础上,对数据(语言表达)进行规范统一。只有规范的术语,才能实现计算机的检索需要[1],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本研究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2](以下称“国标” ),《中医诊断学》[3]七版教材,和《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4] 、《中华本草》[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中药大辞典》[7]、《中药学》[8]对对原始文献中术语进行规范。
1 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1.1 病名规范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对同一病名描述不一,多为症状性描述。进行规范后如下表(表1.1)所示:
表1.1 病名规范示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