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囊坏疽的诊治体会
- 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膝...
- 脉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 痔疮先进疗法----无痛微创手...
- 下肢静脉血栓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 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治疗
- 糖尿病足诊断与治疗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 张智茗个人简介
- 中医外科简介
-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简介
- 血必净治疗阴囊坏疽疗效观察
- 阴囊坏疽的诊治体会(附19例报...
- 甲氰咪胍联合左旋咪唑预防肛门尖...
- 手术切除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 益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
-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及...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痛腹泻型肠易激...
- 消癖散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3...
- 莫沙比利联合聚二乙醇地衣芽胞杆...
- 中西医结合治疗豫尿病足36例临...
- 中西医结合预防尖锐湿疣术后复发...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玉屏风散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带状疱...
- 山莨菪碱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
- 白芍总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风...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肛门部...
- 血必净治疗老年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 老年患者肛肠病围手术期处理
- PPH联合套管针电凝术治疗老年...
- 股动脉介入置管输液泵持续给药治...
- 阴囊Paget病26例分析
- 西洛他唑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
- 贝复济联合太宁栓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 作者:张志明|发布时间:2011-12-16|浏览量:1122次
本文刊于文刊于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1年08卷19期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贝复济)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贝复济联合太宁栓保留灌肠治疗UC 57例,并与用柳氮横吡啶(SASP)混悬液灌肠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6.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贝复济联合太宁栓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外科张志明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贝复济;太宁栓;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报道显示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且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笔者采用贝复济(rbFGF)联合太宁栓保留灌肠治疗UC,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依据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2],80例UC患者均由我院电子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确诊,均无其它明显并发症。临床表现分3度:轻度、中度、重度,标准见表1。肠黏膜病变分3级:I级、Ⅱ级、Ⅲ级,标准见表2。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龄19~61岁,平均(38±13.6)岁。病变位于直肠11例,直乙状结肠26例,左半结肠13例,右半结肠6例。临床表现轻度18例,中度26例,重度13例。肠黏膜病变I级15例,Ⅱ级29例,Ⅲ级3例。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58岁,平均(39±12.6)岁。病变位于直肠5例,直乙状结肠7例,左半结肠8例,右半结肠3例。临床表现轻度6例,中度12例,重度5例。肠黏膜病变I级5例,Ⅱ级12例,Ⅲ级6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病变范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贝复济(rbFGF)10ml,太宁栓1粒(加入温生理盐水溶化),加温生理盐水200ml(40℃左右),每晚睡前及晨起时,排空大便,将上述药液灌人大肠。肛管插入肛内的深度15~25cm,灌后卧床30~60min,并注意翻动转换体位。个别精神紧张,排便次数较多,保留时间短者,加2%利多卡因5ml。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2g研成粉末,过120目筛,加温生理盐水200ml,配成混悬液,灌肠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d。共治疗4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以上评定疗效。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Ridit检验、U检验或t检验,必要时做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依照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判定疗效[2]。
2.2疗效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1 UC临床表现评定标准
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腹痛 隐隐作痛 明显腹痛 腹痛较甚
偶尔发作 且伴腹胀 反复发作
腹泻 2?3次/d >3?5次/d >5次/d
里急后重感 轻 微 明 显 较 甚
便后消失 便后稍减 便后不减
黏 液 便 少 量 中 量 多 量
脓 血 便 无或少量 少或中量 大量或纯血
表2 UC镜检肠黏膜病变评定标准
黏膜病变 I级(轻度) Ⅱ级(中度) Ⅲ级(重度)
充血水肿 呈小片状 呈中等片状 呈大片状
无或轻微 明 显 较 甚
<3cm×4cm >5cm×6cm >3cm×3cm
颗粒感 无或轻微 中 度 重 度
<2cm×2cm >4cm×6cm >10cm×15cm
较 少 散在分布 广泛分布
糜 烂 较 少 散在分布 广泛分布
深度表浅 较 深 较大较深
数量<5个 >10个 >15个
溃 疡 周边水肿 周边明显水肿 周边明显水肿
表面脓白苔
表3 两组UC治疗结果比较
临床表现(例,%) 黏膜病变(例,%)
组别 例数 总有效率(%) 总有效率(%)
治愈 有效 无效 治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57 42(73.7) 13(22.8) 2(3.5) 96.5* 40(70.2) 15(26.3) 2(3.5) 96.5
对照组 23 7(31.8) 9(40.9) 7(72.3) 69.6 6(26.1) 8(34.8) 9(39.1) 60.9
*P<0.01,VS对照组
3 讨论
采用rbFGF保留灌肠治疗UC,与现在国内普遍使用的SASP对照,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rbFGF治疗UC疗效满意。
Uc病变始发于直肠[3],有向心性发展趋势。王利华等报道UC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其中直肠、乙状结肠患病率占51.74%[4]。所以,近年来药物灌肠治疗UC倍受推崇[5],其优点在于药物可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结肠最佳生物利用度在横结肠以上部位[6],因此,正确的灌肠方法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肛管插入肛内深度以7.5~25cm为宜[7、8],目的是尽最大可能把药液送达深部肠腔。
近年来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认识到,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及修复是受多种生长因子调控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是分子量为17kD的蛋白质,存在于机体各种组织中,但其含量极微[9]。rbFGF是一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它对与创伤修复有关的几乎所有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均有促进增殖和分裂的作用,从而可促进上皮组织、肉芽组织、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的生长。rbFGF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作用主动促进创面愈合:(1)对创伤细胞有明显趋向性,诱导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向创伤部位移动,激活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活动,明显降低创面组织被感染机会;(2)强烈促进新生细胞血管形成,显著增加肉芽组织的毛细血管数量和血流量,改善创面组织微循环,为组织修复提供所必需的氧和营养物质,同时刺激胶原酶的表达,有效抑制胶原大量合成和过度沉淀,提高创面愈合质量;(3)通过促进上皮细胞迅速增殖,并向创面中心覆盖,加速伤口愈合[10、11]。目前国内已有报道,将bFGF应用于烧伤、外伤、慢性溃疡、褥疮、植皮等创面,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能使一些常规治疗难以愈合的创面痊愈[12]。而直肠黏膜保护剂太宁栓主要活性成分为角菜酸酯,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天然藻胶,在潮湿的环境下能在其接触的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膜状覆盖,有效地隔离污染物,具有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可在肠黏膜表面保留8?12h,促使炎症或受损伤的黏膜尽快恢复[13]。同时栓剂中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具有止痛、消炎、收敛及促进愈合的作用。作者将贝复济和太宁栓联合应用于UC的治疗虽取得满意疗效,然而病例数量较少,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碧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
7(2):177?179
2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
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45
3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69
4 王利华,方秀才,潘国家.溃疡性结肠炎?34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华消
化杂志,2001,21(1):53
5 徐大毅.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现状.中华消化杂志,1994,14(2):65.
6 李佩文.直肠滴注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体会.中国肛肠病杂志,
1983,3(1):16
7 孙维峰,黄锐尚,于烯明,等.蒲败灌肠液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
床和实验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15.
8 章成本,陈美娟.中药结肠用药的探讨.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
18(7):33.
9 Baird.AF,Esch P,Mormed N,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distribu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various tissues.Recent Prog Horm Res,1986,42(2):
143?205
10 付小兵,沈祖尧,陈玉林,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
1024 例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
12(2):209?211.
1l 付小兵,王德文主编.创伤修复基础.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202?232.
12 付小兵.再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软组织创伤修复.中国修复重建
外科杂志,2000,14(3):257?259.
13 冯国光, 郁宝铭,张浩波,等.肠黏膜保护剂治疗内痔的疗效观察.中国
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1):656
作者单位:476100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外科
通信作者:张志明,Email:zhangzhiming20726@126.com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