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胜权副主任医师
-
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科室:
儿科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不可...
- 佝偻病
- 补锌更“疯狂”
- 补钙也“疯狂”
- 孩子被反复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
- 科学拔苗能助长
- 此“激素”非哪“激素”
- 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十大病因
- 小于胎龄儿与生长激素治疗
- 小儿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其进展
- 改良Ross心衰(儿童)分级计...
- 儿童心功能分级
- 婴儿心功能分级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不可...
- 矮小症患儿骨龄检查的意义
- 要重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 女孩子身材矮小需特别注意Tur...
- 性早熟诊治指南
- “活泼”≠“多动症”
- 儿童常见性发育异常
- 佝偻病≠缺“钙”
- 关注孩子身高就是关注孩子未来
- “长出气”≠“心肌炎”
- 婴幼儿发育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
- 儿童长期而顽固的咳嗽 警惕“...
- 小儿先天性心律失常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
- 频繁眨眼、清嗓、伸脖、耸肩等儿童抽动症表现各异
- 作者:成胜权|发布时间:2011-08-27|浏览量:632次
儿科门诊经常会遇见频繁眨眼、清嗓、伸脖、耸肩等表现的儿童,经常被以倒睫、结膜炎等眼睛疾病,或感冒、慢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或癫痫、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无效,做各种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的患儿。殊不知,这些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西京医院小儿科成胜权
抽动症又称习惯性痉挛或短暂性抽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抽动障碍,发病率约为1%-7%,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常表现为单纯性的身体某部位肌肉或肌群(通常以眼肌、面肌多见)突然快速不自主的反复抽动,如眨眼睛、挤眉、皱额、咬唇、露齿、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动作。少数可出现简单的发声抽动,如单纯反复咳嗽、哼气、清嗓等动作。有时患儿也能意识到,但无法控制,遇情绪紧张或疲劳时加重。一般持续几周到几月,很少超过一年。若病程超过一年者称为慢性抽动障碍,还有的以多种肌肉抽动与发声同时出现,称为抽动-秽语综合症。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 有资料显示,抽动障碍患儿的家族成员患抽动症者较一般人群多见。(2)躯体因素 躯体局部某种疾病如眼结膜炎、倒睫、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眼肌、面肌部自主抽动,当局部疾病消失后,抽动症状仍然存在。(3)社会心理因素 如精神紧张、家庭不和、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及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不良等,使抽动成为心理应急的一种表现。(4)器质性因素 部分患儿曾有围产期损伤史,如产伤、窒息、早产、宫内感染等。约有5%-6%患儿脑电图检查异常,约有25%的患儿头颅CT异常,并伴有一些神经系统“软体征”。(5)药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中枢兴奋剂、抗精神药等,长期不恰当或大剂量的应用可产生抽动反应。
大多数抽动症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一般对日常生活无影响者无需治疗,个别患儿可选用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精神药物。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