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治疗
- 作者:孙玉华|发布时间:2008-04-16|浏览量:1678次
1. 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外伤后头痛等各种神经性头痛。邢台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孙玉华
2.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痛、神经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
3.骨关节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肋软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尾骨痛,膝关节炎,足跟痛,退行性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4. 软组织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5. 内脏性疼痛:顽固性心绞痛,心肌梗塞,慢性盆腔炎。
6.缺血性疼痛:雷诺氏症,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等。
7. 癌性痛及良性肿瘤引起的疼痛,
8. 痛经、慢性盆腔痛。
9. 无痛诊疗服务:无痛分娩、无痛人工流产、无痛内窥镜检查、无痛拔牙和手术后镇痛。
10. 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膈)、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瘢痕痛,面肌痉挛,眼睑痉挛。面神经麻痹。
疼痛治疗的原理
1.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2.阻断“疼痛→肌紧张或小血管平滑肌痉挛→局部缺血→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痛物质增多→神经可塑性反应→疼痛加剧”这一恶性循环。
3.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4.抗炎症作用,消除局部非菌性和免疫性神经炎症。
5.改善患者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提高痛阈。
6.解除颈、腰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
疼痛治疗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不宜过饱。沐浴或用温水洗净患处,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应通知医生。
2.治疗时若有头晕、恶心、心慌或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3.有时治疗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加重现象,此为药物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减轻至消失。
4.治疗后局部及相应部位可出现麻木、发热、出汗、感觉异常等反应。此为药物之正常反应,几小时候可消失。
5.治疗后应遵医嘱休息30分钟左右经医生同意后方可离院。治疗后48小时内不沐浴。
6.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剧烈运动,保持注药处皮肤48小时清洁干燥。
7.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请在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
专科特色简介
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引导胶原酶椎间盘溶解术
慢性的颈、肩、腰、腿痛多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所造成,发病原因主要在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外伤和劳损等。病变的椎间盘向后方的椎管内突出,或破裂导致间盘液漏出,造成椎管内的脊神经根、脊髓等相邻组织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和单侧或双侧腿疼、麻木等临床症状。很多人虽有临床症状但是影像学检查没有明显异常(此多为纤维环退变、破裂造成炎性物质聚集所致),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种终身痛苦往往只能采取忍受的方法,开口喊痛被认为是不成熟、不坚强的表现,少数人还被误认为是精神心理异常。
传统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因手术切口大、剥离组织范围广、出血多、不可避免的软组织损伤、骨损伤、脊柱稳定性受破坏、卧床和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以及较为常见的神经粘连或硬膜外腔的粘连等不良作用,而使病人惧怕手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渴望能有一种不开刀、创伤少、痛苦小、恢复快、疗效佳、安全、简单的理想方法。
胶原酶全名为胶原蛋白水解酶,能溶解椎间盘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解除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而对骨、神经根等其他结构和组织不发生作用,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介入疗法。但如果定位不准确,则胶原酶接触不到椎间盘,疗效不佳,如果注射部位错误,容易发生意外。。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本病诊断虽较容易,但治疗十分困难,许多患者痛不欲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我院实行化学药物阻断疼痛信号在神经内部的传导,从而消除疼痛,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具有经济、简单、创伤小等优点。
治疗--- 神经介入微创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出现带状疱疹,伴随神经痛。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我科采用神经阻滞疗法。能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中约85%有剧烈疼痛,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原发病的治疗,其中有10-20%为用吗啡等药物不能缓解的顽固性癌性神经痛,使患者痛不欲生,以致自杀或寻求“安乐死”。癌痛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心理、社会、精神状况随之出现变化,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出现神经可塑性改变,疼痛异常顽固,使患者和家属极为痛苦。我科利用化学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为癌痛患者解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