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症防治
- 作者:罗玉琛|发布时间:2009-01-01|浏览量:359次
一.概述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们长寿了,但伴随而来的退化性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无声无息地蚕食着老年人的骨骼,其严重后果是骨折以及骨折后并发症所所致的残疾和死亡。因此,骨质疏松症和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成为全球的人类健康问题,危害着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为患病人群广泛,而早期症状隐蔽,故以称作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1]。60-70岁以上老人中约有1/3患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老人占50%以上得此病。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科罗玉琛
二.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称作骨质疏松症。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后5-10年内的妇女和老年男性。
三. 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内容[1],[2]。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烟酒过度、咖啡及碳酸饮料。体力活动不足、食物中钙的摄入障碍、光照少、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甲亢.类风湿.肾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和药物(激素.肝素.利尿剂等)。
四.症状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但多数患者早期常无症状,骨折发生后,才发现原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五.诊断 50岁以后发生了脆性骨折(指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的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
六.预防 预防比治疗更现实和重要,是延缓骨量丢失,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如调节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注意适当的户外活动,促进骨健康的锻炼。适当应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摄入元素钙800mg,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及其它等。
参考文献:1、徐苓主编,《骨质疏松症新进展》继续医学教育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2、刘润田主编,《脊柱外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2009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