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妮娅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室:
内分泌科
-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治疗
- 作者:张妮娅|发布时间:2011-11-18|浏览量:1238次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0%~80%,根据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不同而异。本病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引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以及大脑、心血管、泌尿、胃肠道等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障碍。其发病与代谢紊乱、非酶促糖基化、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一系列损伤因素和保护因素参与其中。
一、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1、手指、脚趾及下肢的麻木、刺痛、发冷、烧灼感或疼痛;
2、对触觉极度敏感,非常轻的触摸也可引起明显的反应;
3、平衡和协调能力丧失;
4、关节位置感知下降:见Charcot关节;
5、痛性神经病变(PDN):糖尿病患者痛阈低于正常人,锐痛或痛性痉挛。
6、压迫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神经极易受损,对压力和缺氧十分敏感,一些脆弱点如膝部的腓神经、腕部的正中神经更易受损,后者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改变,引起腕部、手掌面、拇指、食指、中指出现麻、痛,或者伴有手动作不灵活、无力。
7、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与血管、神经病变与感染有关。
8、治疗导致的神经病变:即胰岛素性神经炎,继发于胰岛素治疗之后,起病急,疼痛、乏力,可能与血糖突然下降引起细胞内外液体平衡失调,机体未能及时适应,导致神经损伤有关。
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原则
1、基础治疗:严格控制代谢紊乱,例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能够减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例如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血糖波动,能预防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并使已有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是治疗DNP的基本措施。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异常的代谢产物既可直接损伤神经,又可通过影响神经的营养和血供而损伤神经。若症状较重,可给与胰岛素持续静滴,一般48小时内有效。积极调脂、合理降压,也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限酒、注意休息、保持情绪乐观;穿宽松柔软的鞋子、避免接触过热、尖锐物品,防止外伤。
2、改善循环,活血化瘀:前列腺素E1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可用于末梢血管病变的治疗。钙拮抗剂能阻止Na+进入细胞内,降低了细胞去极化能力以及神经组织自发性电活动,例如尼莫地平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多个发病环节均有一定作用。尿激酶具有增加纤溶酶活性的作用,从而溶解纤维蛋白,达到溶解血栓的效应,能使血流进一步通畅。此外,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条畅气机,达到改善循环,在大量的临床工作中明显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麻木、发冷、烧灼感和疼痛感。
3、营养神经:例如弥可保(即甲基维生素B12),易进入神经细胞内,促进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促进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的合成,修复损伤的神经,可防止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使肢体疼痛、麻木改善,神经反射及传导障碍也有一定程度改善。神经生长因子(NGF)、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神经营养肽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用于治疗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