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越峰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及头颈外科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 作者:孙越峰|发布时间:2013-06-25|浏览量:1480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医院,浙江省儿保)孙越峰
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下部分仅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腔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耳流脓、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及鼓膜穿孔等。我国传统的分型方法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及胆脂瘤型。国外学者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慢性中耳炎发作期(伴或不伴有胆脂瘤)、慢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穿孔、内陷袋、粘连型及听骨链固定或缺损)及慢性中耳炎静止期伴反复急性发作。中耳炎在治疗方法选择时关键取决于有否胆脂瘤,如果有胆脂瘤,必须尽快手术治疗,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没有胆脂瘤,可以择期手术治疗,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或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手术治疗,也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及头颈外科孙越峰
随着耳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国内实施的鼓室成形手术效果和国外著名耳科中心的手术效果已经接近。目前中耳炎患者治愈率为95%(干耳率)以上,部分患者听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下面对慢性中耳炎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1)、 什么样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必须手术治疗?
中耳胆脂瘤患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中耳胆脂瘤是一种假性肿瘤,其实质为鳞状上皮在中耳腔堆积并膨胀生长,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胆脂瘤将破坏中耳、内耳、面神经及脑板(中耳腔与脑组织之间的一层薄骨片)等结构,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破坏)、面瘫(压迫面神经致神经损伤)、硬膜外脓肿及脑脓肿(脑板破坏)等严重并发症。据90年代统计,80%的脑脓肿由中耳胆脂瘤引起,以前造成很多人死亡。
2)、 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对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使用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中耳炎建议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如果治疗不恰当容易并发胆脂瘤,同时反复发作会影响听骨链的功能而导致听力下降,并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多麻烦,这类中耳炎我们建议手术治疗。随着耳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早期手术治疗不但可以根治中耳炎,并可提高患者的听力。
3)、 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需要手术治疗吗?
这是一类有鼓膜穿孔伴有不同程度传导性耳聋,但数年没有发作(流脓)的患者。
如果患者听力下降不明显,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不必要进行手术治疗。
但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如游泳、潜水、洗头洗澡、打水仗、刮风下雨不用担心耳道进水等)和提高听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有条件,还是建议手术,可选择鼓膜修补术及听骨链重建或重整手术。
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包括那些内容?
中耳炎手术的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听功能重建及预防并发症、预防复发。如仅中小耳膜穿孔可做简单的耳膜修补手术,如为大的边缘性穿孔且有听力的严重下降或中耳内的病变,则建议行鼓室成形术,手术包括下列内容:在显微镜下切除中耳腔所有的病变(胆脂瘤、肉芽、息肉、发炎的骨质及损毁的听小骨),然后重建中耳结构(修补鼓膜及重建听骨链)。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能提高听力吗?
听力能否提高取决于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常规鼓室成形术:首先彻底清除病变,然后进行鼓膜成形术和听骨链重建手术,如果听骨链没有完全固定,鼓室成形手术后听力可以提高;如果听骨链固定,一期手术听力效果较差。
对严重的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由于正常组织结构已破坏严重,一般建议进行分期手术:一期手术清除病变并完成鼓膜成形术,术后一年再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手术,分期手术相对疗效好,听力提高明显。
6)、手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建议手术后定期复查。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中耳腔会有痂皮堆积,建议术后1个月去医院清理和检查术腔、检查手术切口及全身情况,再根据此次检查的结果告诉你下次何时检查,一般情况要反复检查直到干耳,然后再每隔6-12个月检查一次,正常手术有一定的复发率,最好终身随诊。
如有痂皮和肉芽需要及时清除否则可能发生痂皮下细菌感染,导致中耳炎复发。
7)、儿童
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先天性和后天性,无论哪种,无论年龄,只要出现了症状,都需要积极治疗。
对胆脂瘤性中耳炎都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否则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伤、乃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对简单的耳膜穿孔,只要条件容许,如外耳道足够大、干耳、身体健康、无全身及局部急性感染等,随着社会进步,本着提高生存质量的原则,应该尽早手术修复耳膜。
儿童中耳炎手术的同时还应注意其周边相关的情况,如腺样体肥大,鼻炎-鼻窦炎等,必要时可在中耳炎手术前或同时做腺样体手术,已绝后患。
本文参考了李华伟教授的文章,结合了我的一些肤浅的相关知识。对此向李华伟教授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