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越峰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及头颈外科
- 人工耳蜗科普知识介绍
- 作者:孙越峰|发布时间:2012-02-26|浏览量:1237次
人工耳蜗又名电子耳蜗,能替代内耳中已损伤的毛细胞,通过微电流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患者重新获得声音信号的一种电子装置。其体积虽然纤小,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电子线路、语言处理器、植入电极和语言(数字)编码器等元件。
早在18世纪,意大利科学家Volta率先运用电流刺激听神经系统。19~20世纪,美国和欧洲的学术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1957年Djourno和Eyries研究发现使用电子装置刺激听觉通路外周部分会将有用的生理信息传送到听觉中枢。1961年House 和Doyle等报道由鼓阶进路植入点刺激听神经的方法。推动了人工耳蜗系统的发展。1964年,Simmons将电极经过鼓岬和前庭直接查到蜗轴处,受试者除了可以分辨刺激信号的持续时间长短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辨音调的高低。澳大利亚Graeme Clark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测试利用单电极进行多点刺激获得听觉效果。1972年House 3M型单导人工耳蜗系统问世。1977年奥地利MED-EL在维也纳植入了世界上第一个多通道的人工耳蜗。我国1995年完成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及头颈外科孙越峰
植入人工耳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目前能使极重度神经性耳聋者恢复听觉,进而恢复语言能力的唯一有效手段。上世纪70年代即已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挪威、芬兰等国用于临床。1984年美国FDA正式批准植入人工耳蜗作为一种进口三类医疗器械在该国上市。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至少12万名聋哑人(一半以上为聋哑儿童)安装了人工耳蜗,并重回有声世界。根据临床研究和观察,85%接受手术患儿回归近正常听说世界,背起书包上学堂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而在有残余听力、内耳及脑检查正常的手术患儿中,95%以上回归近正常生活。
人工耳蜗由体外和体内装置两部分组成,体外部分包括麦克风、言语处理器、传送线圈,由病人自己佩戴;体内部分由植入体和植入电极组成,需通过手术由医生完成,植入体植入在耳廓后上方的乳突骨质内,其刺激电极通过中耳植入到内耳的耳蜗鼓阶内。术后皮肤完好,无导线等任何东西与外界相连。由于人工耳蜗的体内、外两部分安装有小吸铁石,故佩戴体外部分极为方便,如同戴眼镜一样,随便拿下放上。
从原理上讲,人工耳蜗是一种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特殊声电换能装置。即植入一种听觉装置,其上有电极可绕过损伤的内耳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将听觉信号送到大脑,从而为重度或极重度聋的儿童或成人提供听的感觉。再具体来说,当麦克风接收声音后,将声信号传到言语处理器,言语处理器将信息选择并编码成语码,然后将语码传至发射线圈,后者把语码以发射方式经皮肤输入体内,由接收器接收并把相应的语码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送到已插入到耳蜗内的电极以刺激相应的听神经纤维,听神经将此电信号传送到大脑,最后大脑将电信号识别为声音而产生听觉。
人工耳蜗手术时间通常需要1?3小时。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需要7?10天。一般术后一个月左右,病人要回到医院接受体外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专业医师及听力学专家们会启动语言处理器内的电脑程序,根据病人对声音的适应程度进行言语处理器中的程序调试,使病人听到声音。由于病人对植入后听到的声音需要有一段适应的过程,所以术后一段时间内需要到医院来进行言语处理器的调试数次。与此同时,病人还要进行听力及言语的康复训练。对于语后聋的病人,训练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对于语前聋的病人则需要2?3年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人工耳蜗的设计寿命是终身使用的,并且各个厂家宣传的也都是终身使用的。这项技术被应用到临床35年的时间,第一例病人已经使用了35年,目前还在正常使用。但再好的东西还是有损坏的可能,如外伤等原因,但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极低。即便发生了届时可以再次手术更换耳蜗,一般不影响听力。也有一种情况需要手术更换耳蜗,就是有新型、功能更好的产品问世后的需求。
根据上世纪的标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人群是:1)双耳重度或者及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双耳听力损失均≥70dB HL ;2)年龄大于12个月;3)佩戴3~6个月助听器后听力改善不理想,即不能听清楚和或准确学会语言达到正常交流。具体来说:①5岁以下的患儿,不能建立有效的听觉交流能力。②5岁以上的患者,开放式言语认知≤50%。③2KHz及以上频率的助听听阈在言语频谱范围之外。4)语后聋患者无年龄限制,越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效果越好。5)无手术禁忌症。如急性外耳、中耳炎发作期、内耳耳蜗未发育等;6)家属对患者改善听力有强烈愿望7)患者及其家属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8)父母及家人有对患者进行听力语言康复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认为,影响手术疗效的最大因素的手术的时机,手术越早效果越好。目前国内报道此手术的最小年龄是8个月,国外报道是六个月,我院是9个月。
长期以来,国内人工耳蜗市场的产品来自国外三家公司,分别是奥地利MED-EL、澳大利亚Cochlear(最早研制生产人工耳蜗)和美国Advanced Bionics。人工耳蜗产品的价格昂贵,目前我国安装一套进口人工耳蜗的总费用最低在17万元左右,国外一般由医疗保险公司或政府买单。在我国基本上由个人买单。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开展了一些人工耳蜗植入项目,如“浙江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等。这些项目中的手术费用和康复费用均有各级政府买单。我国人工耳蜗研制时间晚于国外,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上海力声特医学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中科院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制开发的人工耳蜗已于2011年2月通过国家鉴定批准上市。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中外合作研发的人工耳蜗产品也在2011年8月通过国家鉴定批准上市。国产产品的定价低于10万,一般在5-7万。
据我国2006年统计,中国听障人口数量达2780万人,占世界听障人口数量的20%左右。其中,0至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人,且每年新增儿童病例超过3万人。而1~3岁左右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听觉中枢发育期。由于耳聋,听中枢长期不能接受声信号的刺激则会出现萎缩。一旦出现萎缩,使其重新恢复将非常困难。因此,一旦诊断明确,就要尽快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治疗。医学界普遍认为,在婴幼儿时期植入人工耳蜗是治疗助听无效的重度及极重度耳聋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手术费用高昂,不少贫困听障儿童因无法接受及时救治而永远生活在无声世界里。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2011年的主题为“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和挽救听力,这也意味着人工耳蜗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认可、推广和普及,从而帮助越来越多的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重获听力,回归主流社会。在医院领导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孙越峰主任的带领下,2010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成为浙江省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人工耳蜗手术定点医院,2011年12月中残联和省卫生厅正式发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正式成为国家人工耳蜗定点手术医院,我院就此成为全国37所国家人工耳蜗定点手术医院中唯一的一家儿童医院。从此,我院全体同仁将共同努力力争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听障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更多更好的听力与言语康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