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已经10岁了,可身高明显比同龄人低,能补救吗?西安唐都医院内分泌科焦凯 ??现在孩子矮不就是晚长吗!没关系,过两年就长了,我以前就这样的。 对待孩子的身高,不同家长可能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个矮是遗传,父母能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有的家长感到孩子成长慢了些,就到处购买增高产品让孩子使用,到底孩子的身高取决于什么因素,是不是身材矮小的孩子就一定需要治疗呢?人体生长发育的重点时段又是什么时候?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身高不理想影响因素多 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焦凯教授指出,遗传、营养、锻炼、性别、城乡、生活方式等对一个人生长都会产生影响,虽然遗传因素在很多人身上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后期的营养、锻炼、健康状况同样左右着人的身高。 据了解,每到假期我省一些大医院内分泌科总会有不少家长带来身材矮小的孩子就诊,其中有的孩子父母个子都不高,而有的父母身材较高,孩子却都明显低于同龄孩子。焦凯表示,孩子矮小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比如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异常或对生长激素不敏感等,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性早熟等导致,这就是说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青少年身高明显低下。另外,慢性支气管哮喘、儿童时期的急性传染病,如治疗不当或有并发症的,也会影响生长发育。 当然,长期营养不良也会影响骨骼的成熟程度,愈合时达不到足够长度而出现体格矮小,除此以外,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会对青少年生长造成影响,比如处于规律的学校生活中,孩子的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动作发育的进展就会较家里更好些。 ■骨龄≠年龄能否长高看骨龄 其实孩子究竟能长多高,他的身高生长是有时间限制的,骨骼生长区一旦闭合,身高将很难再长,这就要说到“骨龄”问题。大家都习惯以年龄判定孩子身高是否达标,这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判定还要看骨龄。 不同于年龄,骨龄是发育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真正的发育水平,是反映骨骼生长状况和人体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骨龄并不一定等于年龄,如果同是11岁的女孩,身高相同,但一个骨龄与生理年龄相同,说明骨骼愈合还有相当时间,另一个骨龄却已达13岁,且已来初潮,她的身高增长幅度与前者比就会小些。由于骨龄和年龄增长并不一定同步,所以就会出现有些孩子长得快、个子高,有些孩子长得慢、个子矮。青少年的骨骼在青春期存在第二个高速生长发育期,过后个子将极度缓慢生长或停止生长。 孩子长高要打好地基,还要和时间赛跑,骨龄偏大一岁,早停长一年,身高就少长,所以延缓骨龄闭合时间一年,就能比别的孩子多长一年。 ■每年长高不足4厘米需治疗 那么,是不是说所有比同龄孩子个子稍低的都需要治疗呢?焦凯指出,只要孩子每年增长超过5厘米,就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每年少于4厘米,就应该引起关注,及时治疗。 据焦凯介绍,孩子不同生长阶段长高多少不一,如出生第一年一般生长20~30厘米,第二年长10厘米左右,3岁以后每年长5~7厘米,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是两个快速长高阶段,婴儿期生长特别快,一年内身长可达到出生时的2倍,青春期体格发育加速。由于不同孩子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并非一个孩子比同龄人稍微低一些就一定需要治疗,只要孩子每年增高超过5厘米,就属正常情况,如果孩子每年生长不足4厘米,家长就要带孩子进行骨龄测定,还可进行生长激素分泌情况检查,如果确实属于生长激素缺乏,就要注射生长激素。 焦凯提醒家长,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时机很重要,一般女孩在10岁左右,男孩11、12岁时治疗效果最好,根据生长激素缺乏的多少,需要注射的时间和剂量也有所不同,一般需要注射超过半年的时间。不过,长高也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注射生长激素并不代表一定能长高。 睡眠充足孩子才能长高 目前,大多数孩子营养都不缺乏,相对来说,必要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却是最缺乏的。专家建议,家长应从锻炼和睡眠上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焦凯称,长高最重要的激素就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与睡眠有密切关系,睡眠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最多,入睡初期的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夜间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3倍以上,如睡眠受到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而且夜晚睡眠时,脊柱、双腿、关节的骺软骨等能得到放松,下肢骨骼可得到充分的休息,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的发育。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还要避免孩子在睡前1到2小时精神兴奋,睡前喝牛奶帮助尽快入眠。 同时,锻炼可以加快自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增加对骨骺的刺激,促进骨骼的增长,可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的功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素,家长督促孩子进行持久的伸展性运动,如球类运动、游泳、弹跳、自由体操、单杠、吊环、篮球、排球等,对骨骺形成有效刺激,促进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