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希山主治医师
-
医院:
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
内一科
- 2009美国肿瘤临床协会亮点集锦
- 作者:周希山|发布时间:2013-06-21|浏览量:1335次
卵巢癌
患者血清ca125(一种癌症标志物)升高往往比症状出现早数月 代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和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协作组的鲁斯丁(rustin)报告了ov05/55955研究结果:对于已达临床完全缓解的早期卵巢癌患者,根据其血清ca125水平升高即进行复发治疗,与直到其出现症状才启动治疗相比,并未改善其生存。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周希山
淋巴瘤
1、 滤泡淋巴瘤独特型疫苗延缓复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舒斯特(schuster)报告了一项为期8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期临床研究结果:将患者特异性自体肿瘤衍生独特型疫苗接种于滤泡淋巴瘤(fl)患者,可显著延长无复发生存期。
2、sakk 35/98研究显示,对于滤泡淋巴瘤(fl),在利妥昔单抗4周治疗(每周1次,连用4周)基础上额外给予4周巩固治疗,中位随访8.9年时的无事件生存(efs)期延长(24个月对13个月,p=0.0012),5、8年efs率分别为26%和18%。
3、coral研究显示,对于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ice方案(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卡铂)和r-dhap方案(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顺铂)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缓解率:63.5%对62.8%;3年efs率:26%对35%,p=0.6;3年os率:47%对51%,p=0.5)。
乳腺癌
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新parp抑制剂初显效 来自美国达拉斯的奥肖内西(o’shaughnessy)报告,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bsi-201联合常规化疗(吉西他滨+卡铂),其os及无进展生存(pfs)均优于单纯化疗者。
胃肠道肿瘤
1、espac-3研究表明,作为胰腺癌辅助治疗,吉西他滨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亚叶酸(fa)治疗的中位os期无显著差异(23.6个月对23个月),但前者毒性少于后者。
2、一项大型多中心意大利研究表明,在术前5-fu+盆腔外照射放疗新辅助治疗中加入奥沙利铂并未改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手术时的病理学缓解情况,同时还导致毒性反应增加。
3、一项美国研究显示,对无并发症的新诊断为?期结直肠癌患者无须立即手术去除其原发肿瘤,仅7%需急诊手术来治疗原发肿瘤造成的梗阻或穿孔,4%需支架或放疗等非手术干预,89%则不需任何直接对症治疗来处理其原发肿瘤。
4、 toga研究表明,对于her2阳性胃癌,与单独5-fu或卡培他滨+顺铂化疗相比,接受曲妥珠单抗+化疗者的中位os期显著延长(13.8个月对11.1个月,p=0.0048),客观缓解率显著增高(47.3%对34.5%,p=0.0017)。
5、早期结肠癌辅助治疗贝伐单抗不改善3年dfs 美国阿勒格尼总医院的沃尔马克(wolmark)报告了?期美国国家乳腺和结肠外科辅助治疗计划(nasbp)c-08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早期结肠癌辅助治疗未改善3年无病生存(dfs)率。白血病 bloomfield的研究表明,伊马替尼联合hyper-cvad方案可使ph+all患者的5年os达到50%。如果再联合sct,6年os为53%。因此ph+all已经不再是不可治愈的白血病
肺癌
1、ipass研究生物标志物分析证实,对egfr突变者,吉非替尼的pfs优于卡铂+紫杉醇(pc)化疗组(p<0.0001);客观缓解率(orr)也高于pc组(71.2%对47.3%),而egfr野生型患者接受吉非替尼的pfs和orr均不及化疗组。
2、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总体os(13.4个月对10.6个月,p=0.012)及其中非鳞癌患者的os(15.5个月对10.3个月,p=0.002),但鳞癌亚组的os未较二线治疗对照组改善。
3、在saturn研究中,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显著延长了晚期nsclc患者总体及egfr阳性者的pfs期(p<0.0001),提高了缓解率(12%对5%)和疾病控制率(40.8%对27.4%,p<0.0001)。
4、atlas研究表明,贝伐单抗中加入厄洛替尼可显著延迟晚期nsclc疾病进展: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4.8个月和3.7个月(p=0.0012),且均未出现预期外不良反应。在今年asco年会上,肺癌领域的报告有两大亮点。其一是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在亚洲人群中进行的ipass研究证实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对吉非替尼的一线疗效具有决定性影响。会议认为,这一结果也可以扩展至厄洛替尼及亚洲以外的人群,但对于突变状态不明者,一线治疗仍应首选化疗。
亮点之二是维持治疗,今年这一领域的3项研究均取得阳性结果,其中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saturn(以厄洛替尼维持)和atlas(以厄洛替尼+贝伐单抗维持)两项研究也显著改善了pfs。肺癌学界正逐渐接受维持治疗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模式,但上述3项研究尚未解答的问题是,一线治疗结束后立即开始维持治疗,是否比同一种药物留待疾病进展后再用更好?大会评论认为,同样的药物如果进行维持治疗和二线治疗获得的生存期相当,那么在一线治疗后给患者一段“治疗假期”未尝不是一种更合理的选择。 虽然这些最新数据进一步证实了维持治疗的有效性,但距离改变治疗规范尚有很多问题待解决。目前大部分维持治疗研究的益处体现在pfs方面,而大会评论指出仅改善pfs的意义有限,除非能同时控制肿瘤症状、减轻并发症或改善生活质量。 在未来研究给出明确解答之前,还不能说维持治疗能够成为常规模式。3项新研究给维持治疗带来了曙光,未来如果能够证实维持治疗较采用相同药物作二线治疗可改善os,或在延长pfs期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和症状,该模式的价值才会真正得以体现。我们同时有必要探索维持治疗的获益人群,以个体化思路为维持治疗找到出路。 在个体化治疗方面,亚洲学者的ipass研究显示egfr突变与pfs改善和肿瘤缓解显著相关,结果支持egfr-tki(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患者,这将改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格局,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的亚组分析再次证实,该药物可使腺癌患者获益,但未能改善鳞癌患者生存。由此可见,未来的nsclc治疗必将在分子标志物和病理学基础上形成新的个体化治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