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让人致残”的疾病??类风湿关节炎
- 作者:张鹏|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1549次
近日看了几个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有好多人对该病存在误区,现在就从概念讲讲!
一、概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持久性的炎性疾病,主要影响全身关节。部分病者其他的器 官如眼、皮肤、肺、肺膜、心包膜和血管等都可能受影响。尽管此疾病已经过长时间研究, 其真正起因,至今仍未明确。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骨科张鹏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青壮年多见,容易致残!!!
全球成人中的发病率在0.5~1%,每年新发病例男性在12.0?24.5人/十万人,女性在23.9-54.0人/十万人。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比男性高2-3倍。不同人种和地域的人群发病率相对稳定,发病高峰期其45-65岁之间。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是多因素发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基础,双胞胎发病一致性在15-20%。79%的病人hla-dr4表达阳性。环境因素例如吸烟,或者炎症介质在病因学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是影响多大,还没有量化研究。
目前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为在遗传易感性人群,一些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能够引起t细胞介导针对关节成分的自身免疫反应。
诊断ra需要一系列的临床表现。1987美国风湿协会的传统诊断标准和相关研究的树形图获得了广泛认可在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方面,略占优势。
二、临床表现:
多发于20-45岁之间。初发时起的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肿大日渐疼痛。开始时可能一、二个关节受累,往往是游走性。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的受累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它关节。近侧的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呈梭状肿大;其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髋关节等。晨间的关节僵硬,肌肉酸痛,适度活动后僵硬的现象可减轻。僵硬程度和持续时间,常和疾病的活动程度一致,可作为对病变活动性的估价。由于关节的肿痛和运动的限制,关节附近肌肉的僵硬和萎缩也日益显著。以后即使急性炎变消散,由于关节内已有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周围组织也变得僵硬。随着病变发展,患者有不规则发热,脉搏加快,显著贫血。病变关节最后变成僵硬而畸形,膝、肘、手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手指常在掌指关节处向外侧成半脱位,形成特征性的尺侧偏向畸形,此时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需人协助。关节受累较多的患者更是终日不离床褥,不能动弹而极度痛苦。约10%~30%患者在关节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等出现皮下小结,坚硬如橡皮。皮下小结不易被吸收,皮下小结的出现常提示疾病处于严重活动阶段。
请记住,类风湿关节炎的最突出特点是双侧对称性关节炎,超过3个关节(多关节炎)。超过60%的病人发病表现为多发手部小关节的对称性炎症。典型情况下,第二、第三掌指关节和第三近侧指间关节早期受累;桡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的尺侧和桡侧、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也是常受累的部位。腕部和手指腱鞘滑膜同时发炎是另一个突出特征。
类风湿关节炎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双侧足关节对称性受累。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大拇趾)是好发部位。整个中足关节都可以受累。距舟关节、距下关节、跖趾关节也是特异性部位。也应当考虑到跟骨后关节炎的可能。可以发生于足底腱膜和跟肌腱的韧带插入部
三、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减少,淋巴细胞增加,血沉急性期时快。igg、iga及igm增多。c反应蛋白活动期可升高。
请记住,只有70%?80%的病人类风湿因子才是阳性,所以不能一见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非特异性抗体, 它不仅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还可见于以下情 况: (1)2%一 5%的正常人及 10%的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2)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肝炎等。 (3)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4)其他风湿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6)其他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取决于检测方法及划分阴性、 阳性的标准。 类风湿因子阳性不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唯一标准。但是,如果患者类风湿因子多次连续检测阳性,或多种检测 方法均为阳性,且滴度较高,此时尽管其他诊断条件尚不充分,也应密切随访,以免漏诊。
x线检查:早期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
目前该病治疗是早期发现异常,确定诊断,mri影像学诊断更早,更为准确。
四、诊断
请找正规医院的医生,这个以老美的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为主(至少我上学学的就是1987年版的修订)
五、治疗
记住:不要相信骗人的广告,这个病无特效的疗法,已综合治疗为主!!!
1.加强锻炼,加强营养,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保健体操、练气功、散步等!请记住我最爱的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就强。
2.避免受风、受潮、受寒
这个都知道,尤其有这个病的人。
3.注意劳逸结合
4、保持精神愉快
任何病都一样,好的心情是打败疾病的优良保障。
5.药物治疗
1、提倡联合用药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为联合治疗方案。
初始两种或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如“小剂量 激素”加“缓解病情药” (一种或一种以上)加非甾体抗炎药(一种) ;病情控制缓解后,逐 步撤减药物,根据病情可先减激素,再减非甾体抗炎药;最后以一种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缓 解病情药来维持。联合用药方案有利于尽早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2.常见药品分类
第一类:改善症状药物。对解除疼痛、消除炎症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常见的有阿司匹林、 消炎痛、布洛芬等。副反应主要是胃黏膜损害, 如胃疼、消化不良、 甚至胃溃疡、出血、穿孔,故建议在饭后短期服用,塞来昔布(西乐葆)等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但是有报道显示,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患者依然要慎用。
外用镇痛药物
外用镇痛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对胃无刺激。 故已有胃病或对口服抗炎镇痛药胃肠道反 应较大的患者,可以改用外用镇痛药;许多长期关节疼痛的患者,可以联用外用镇痛药,以 减少口服止痛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对胃的刺激。常见的有扶他林软膏、辣椒碱软膏、吲哚 美辛巴布膏等。
激素
具有强大的抗炎的作用,能迅速消除关节肿胀,减轻疼痛、晨僵,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代表药物为强的松等。但不能阻止关节破坏,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且易导致多种严重的不 良发应。故而患者一定要严格遵从专科医生的指导,千万不要擅自增减剂量或是停药。合理正确使用激素,不但减少副作用,还能迅速控制病情。
第二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可以缓解病情,延缓或阻止疾病的进展。对疾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慢,需要数周或 数月后才开始缓慢起效故又称为慢作用药:常见的有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氯喹、反应停 等。
免疫抑制剂: 它们针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而发挥治疗功效,对改善疾病的预后有很大作用。常见的有甲氨蝶吟(mtx) 、柳氮磺胺吡啶、环磷酰胺(ctx )、硫唑嘌吟、环孢 菌素等。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如肝损,骨髓抑制,脱发,肺间质病变等,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用,并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作用更强、不良反应更小的替代品。目前新型免疫抑制剂有来氟米特(妥抒、爱若华) 、霉酚酸醋等。
美国风湿病协会就在 2008 年类风湿关节炎治 疗建议中将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一起相提并论, 认为此两种药物均可作为 ra 的起始首选治 疗药物。
植物药:是指从植物中提纯,并通过严格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抗风湿慢作用植物药。
上世纪 80 年代已证实雷公藤多甙等对 ra 等疾病有效,但因其极易导致女性闭经不孕,男性精子活力降低, 性欲减退等严重的生殖问题, 影响生活质量, 故而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
90 年代新的研究证实帕夫林(白芍总苷)有较好疗效,它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发挥 疗效,且药性温和,副作用轻微,还具有独一无二的保肝作用。该药颇受病人欢迎,因为它 被普遍认为安全性高,在联合用药时,能增强疗效同时减少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最适于早期使用以及长期维持治疗的抗风湿药。经证实,帕夫林的远期疗效尤为突出。
生物制剂: 本类药主要针对免疫过程中的细胞因子,从而起到快速缓解 症状、改善病情的作用。如益赛普、类克等。
给病人的几点建议: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病人如能积极配合正规治疗, 多数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关节功能, 生活能自理,并能参加工作。
晚期病人出现某种残废时,关节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此时日常生 活活动,包括衣、食、住、行、个人卫生所必须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是康复治疗的重点内容。
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病残者无论在家庭或社会, 都能够不依赖他 人而独立生活。包括起床、穿脱衣服、洗漱、清洁卫生、饮食、上厕所、上下楼梯、平地步 行、乘坐轮椅、使用拐杖、使用自助装置、收拾床铺、开关电灯等,这些动作的完成是维持 独立生活不可缺少的。 当病人经过努力能完成这些动作时, 在心理上就可以建立起独立生活 的信念,从而对康复治疗充满信心,最后取得治疗的成功。
好了!该休息了!记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