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健主任医师
-
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科室:
骨科
- 腰椎病怎么治-吃药、微创还是传...
- 董健教授带领团队突破禁区 完成...
- 董健教授接受新华社采访,介绍年...
- 董健教授在第14届中国骨科和第...
- 董健教授应邀担任骨科在线网络视...
- 董健教授应邀参加第十九届全国中...
- 董健教授应邀参加在苏州召开的第...
- 董健教授应邀赴福州讲课,参加中...
- 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钙化怎么办
- 老人爬高楼 膝关节易受伤
- 董健教授发表在大众医学 201...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市第三届微创...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 董健教授受邀主持上海市脊柱学组...
- 董健教授赴武汉主持会议和应邀讲...
- 董健教授在北京做专家讲课。第三...
- 董健教授受邀北京专家讲课,参加...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
- 董健教授在长春做受邀报告并主持...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
- 改进骨移植技术 造福骨科患者
- 我院骨科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国全...
- 由董健教授负责的第三届全国全脊...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市脊柱外科微...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
- “人工骨”为骨移植患者带来新希...
- 胸椎管内自发性血肿后导致截瘫的...
- 董健教授及其团队在2011年全...
- 椎间盘突出伴髓核脱垂应该如何治...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长征医院举办...
- 董健教授受邀在全国第二届微创脊...
- 董健教授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骨科...
- 董健教授近期连续受邀请赴苏州、...
- 2011年上海市脊柱外科学术会...
- 董健教授应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
- 由董健教授负责的第二届全国全脊...
- 董健教授受邀在第七届长征医院脊...
- 抗骨质疏松药物如何组合应用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仁济医院全国...
- 董健教授在2010年全国骨科年...
- 董健教授受邀在第六人民医院国家...
- 董健教授受邀参加上海腰椎退变疾...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瑞金医院全国...
- 董健教授受邀在上海长征医院国家...
- 《中国骨伤》特约董健教授专家述...
- 2010年上海骨科年会大会发言...
- 2010年上海骨科年会大会发言...
- 鼓起勇气战胜癌魔,脊柱转移性肿...
- 恼人的“坐骨神经痛”,得了腰椎...
- 《大众医学》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脊柱病患者在门诊怎样与医生交流...
- 胸腰椎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
- 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怎么治疗?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骨关节炎用药7误区
- 董健教授领衔的团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作者:董健|发布时间:2012-03-31|浏览量:653次
2012年3月30日上海 新闻晚报第三版要闻版 链接:
http://www.abbao.cn/page/ebc4f91e-aa1b-49e8-b443-8bae6984f8e5/1
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今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颁发,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并讲话、市长韩正主持会议。上海中山医院骨科董健教授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可吸收“人工骨”为骨移植患者带来新希望上海市中山医院骨科董健
中山医院骨移植技术和人工骨改良取得突破性成果
创伤、骨病、肿瘤等导致的骨缺损在骨科临床很常见,需进行骨移植治疗。据统计我国每年骨科手术超过150万台,但实际上需要做骨移植的患者超过350万人。骨移植中,也是几乎所有骨科手术的关键技术??成骨修复,是直接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大段骨缺损患者因着成骨修复技术的提高,或将躲过多次手术,甚至是截肢的厄运。因此,探索成骨修复机制对于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同时,骨移植来源也对骨移植疗效起决定性作用。目前骨移植来源为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均存在较大弊病,如两次手术、取骨量限制、传播疾病、成骨活性低下等。因此,目前一些骨缺损、骨坏死的治疗效果尚很不理想,如大段皮质骨缺损,常造成肢体残疾和严重功能障碍;而由创伤、激素等引起的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致残率极高,目前的治疗方法均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董健教授是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由他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其“骨缺损坏死修复的关键基础技术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在提高骨移植修复及人工骨成骨效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及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该项目近日荣获了“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人工骨的改良和应用:在国际上先后报道并证实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成骨诱导因子、可吸收的“多孔人工骨”修复骨缺损,为β磷酸三钙治疗骨缺损走向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人工骨由不可吸收到可吸收的转变;构建了富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人工骨”;利用人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目前,其中一些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大规模实施,在国际上成为主流。
由于骨愈合机制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还改良了各种植骨及骨移植技术,改善手术方案,用以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反映极为满意,举办全国性学习班推广,受益者甚多。
该系列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19篇论文,国际上他引346次,申请专利3项,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研究机构纷纷引用其研究成果。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