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预胎儿腹围增长速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的研究
- 作者:郭永|发布时间:2011-08-15|浏览量:756次
摘要 目的 干预胎儿腹围增长速度与妊娠结局的分析。方法 观察组及干预组均于孕32周及36周时行常规的产前检查,重点行B超检查测量胎儿腹围,计算胎儿腹围增长速度(单位:厘米/周),并追踪至分娩后即刻称量新生儿体重。结果 干预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手术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依据胎儿腹围增长速度早期预测巨大儿的可行性及方法,综合性干预措施在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及手术率、改善母儿预后有重要意义。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郭永
关键词 干预 胎儿腹围增长速度 妊娠结局
近几年来,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巨大儿经阴道分娩易发生难产、产道裂伤、新生儿窒息、产伤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是肩难产,对母儿危害极大。目前国内倾向于依据孕妇的宫底高度、腹围及B超测得的双顶径、胎儿腹围等指标于分娩前预测巨大儿,并通过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少经阴分娩引起的母儿危害,但手术的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却不容忽视。
我们从优生观点出发尝试于妊娠32~36周应用B超动态检测胎儿腹围的发育,旨在探讨以胎儿腹围增长速度早期预测巨大儿的可行性及方法,并探讨适当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适时终止妊娠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在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及手术率、改善母儿预后中的意义。
研究资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2002年5月-2004年7月在我院门诊定期产前检查的单胎、头位孕妇800例,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准确,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无畸形。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前400例列为观察组、后400例列为干预组。800名孕妇均为单胎、无任何并发症及合并症,年龄为28~32岁,分娩新生儿800名。
2.研究方法:观察组及干预组均于孕32周及36周时行常规的产前检查,重点行B超(美国产PHILIP新5000型B型超声仪)检查测量胎儿腹围,计算胎儿腹围增长速度(单位:厘米/周),并追踪至分娩后即刻称量新生儿体重。
2.1.早期预测巨大儿发生的胎儿腹围增长速度最优截断值的确定:观察组按产科常规处理。对观察组400例胎儿腹围增长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按操纵者运算特征曲线选取以胎儿腹围增长速度预测巨大儿的最优截断值,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2.2降低巨大儿发生率的干预措施:将干预组400例中胎儿腹围增长速度≥前述的最优截断值者视为巨大儿高危孕妇,于36周妊娠开始对其进行以下干预:(1)适当控制饮食:参照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标准,每日的热卡按30kcal/kg供给,或将日常饮食的热卡减少10%。(2)适当增加运动:每日延长运动时间1~2小时,减少1~2小时的卧床休息时间。(3)每日坐矮座(如沙发)3小时以上,以促胎头入盆、压迫刺激宫颈、促宫颈成熟。(4)于38~40周妊娠时计划分娩。对非巨大儿高危孕妇则按产科常规处理。
2.3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巨大儿发生率及手术率,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统计学处理均采用X2检验。
结 果
1.观察组中胎儿腹围增长速度0.8-1.40cm/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400g-4500g之间,胎儿腹围增长速度>1.20cm76例,其中新生儿>4000g41例。干预组孕32周时胎儿腹围增长速度>1.20cm82例,经干预后3周胎儿腹围增长速度1.20cm左右,其中新生儿>4000g26例。
2.观察组与干预组中巨大儿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见表1。
观察组与干预组妊娠结局表
例数 巨大儿 剖宫产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例数率% 例数率% 例数率% 例数率%
观察组 400 46 11.5 150 37.5 11 2.75 8 2
干预组 400 31 7.75 123 30.1 8 2 6 1.5
讨 论
1.预测胎儿体重是产前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产前准确估计胎儿体重对于选择分娩方式以获得良好的围生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胎儿体重与胎儿腹围(Fetal abdominnal circumference FAC)有明显的相关性,当FAC>35.5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为93%[1]。已有研究证实B型超声测量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体重有密切关系[2]。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小脑横径预测胎儿体重也有研究[3]。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利用胎儿腹围增长速度预测胎儿体重,干预胎儿腹围增长速度可以改变妊娠结局。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产前休息的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已达10%左右,此成为近几年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母儿危害已引起产科界的重视。目前国内对巨大儿产前诊断的时间均限于分娩前,其目的也仅限于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新近Landan等人对79例糖尿病孕妇的胎儿腹围、双顶径、头围等指标进行了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妊娠32周后大于胎龄儿的胎儿腹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大于胎龄儿与适龄儿的胎儿腹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大于胎龄儿与适龄儿的胎儿腹围增长速度分别为每周1.36cm及0.90cm,当胎儿腹围增长速度以每周1.20cm作为判断大于胎龄儿和适龄儿的截断值时,其预测大于胎龄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和85%,因此认为32周妊娠后连续监测胎儿腹围增长速度有利于巨大儿的早期预测。国内尚未见早期预测巨大儿发生的研究报道。
3. 已有较大的研究认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期营养及休息的增加以及妊娠延期或过期有关,但国内外尚未见妊娠期积极干预预防巨大儿发生以降低手术产率、改善母儿预后的研究报道。我们通过本组资料证实妊娠期积极干预预防巨大儿发生以降低手术产率、改善母儿预后有重要意义(p<0.01),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但巨大儿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妊娠结局亦与多种因素有关,故难以通过一方面解决巨大儿带来的各种影响。需更进一步研究巨大儿的发生原因以及干预巨大儿的发生改变妊娠结局的关系,以达到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Al-nany H,Alaa N,Momtaz M,et al.Intrapartum prediction of macrosomia :accuracy of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estimation. Gynecol Obstet Invest,2000,51(2):116-119.
2.韩玉环 林红 刘映 B型超声测量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体重。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5,6
3.王廷涛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小脑横径预测胎儿体重的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2(9)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