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伦文辉主任医师 博士
-
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科室:
皮肤性病科
- 艾滋病病毒是怎样被发现和命名的...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 新华网报道美国的一例新生儿HI...
- 梅毒阳性的孕妇生产后可以哺乳吗...
- 部分血液查不出病毒的HIV感染...
- 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尚无疫苗可用
- 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治疗
- 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基本方法
-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 无症状HIV感染期
- HIV-1感染急性期
-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分期
- 艾滋病病毒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
- 艾滋病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伤机制
- 艾滋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 艾滋病病毒的抵抗力
- 艾滋病病毒的型别及分布
- 如何感染细胞和复制产生新病毒?
- 艾滋病病毒能够感染哪些人体细胞...
- 艾滋病病毒基因编码蛋白的作用
- 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及编码蛋白
- 艾滋病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中的慢...
- 一个可能有希望的治疗性疫苗将进...
- 人体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 作者:伦文辉|发布时间:2013-02-05|浏览量:1453次
HIV感染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HIV特异性CD4+
及CD8+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可以抑制HIV病毒复制;中和抗体可以中和游离HIV病毒及已和细胞结合的而尚未进入细胞内的HIV颗粒;自然杀伤细胞(NK)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能杀伤和溶解HIV感染的细胞等,对HIV的复制起一定抑制作用。急性期后的HIV病毒载量水平降低,并可保持在一定程度的低水平复制,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是HIV感染免疫作用的结果。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伦文辉
尽管机体在感染最初针对HIV可以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但HIV病毒具有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仍会持续复制。HIV的免疫逃逸机制与高度异质性、选择性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CD4+T细胞的损伤、病毒逃逸细胞毒淋巴细胞识别和NK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功能降低等因素相关。
由于CD4+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又是主要的HIV感染靶细胞。HIV感染CD4+T细胞后,随着免疫系统损害的加深及HIV的病毒变异,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对HIV感染失去控制能力,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潜伏的HIV被激活而大量复制和播散,广泛破坏免疫细胞及其他靶细胞,使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等功能受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以至丧失,最终导致AIDS的发生,患者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或肿瘤以至死亡。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