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范围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瘢痕疙瘩
- 作者:矫立仁|发布时间:2010-10-21|浏览量:534次
选择小面积瘢痕疙瘩应用得宝松注射液扩大范围注射治疗患者其中皮损继发于痤疮后,外伤后,烫伤、注射预防针、虫咬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矫立仁
后5, 手术后瘢痕疙瘩均在2. 0 cm ×2. 0 cm ~8. 5 cm ×6. 5 cm之间. 皮损位上臂,前胸,其中手术切除后复发,经外用药物,冷冻等多种方法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采用得宝松注射液1 mL,加入2 g/L利多卡因1 mL中,每2~4 wk注射药物1次,治疗次数根据皮损大小和发病时间长短而定. 一般直径< 3 cm者连续治疗3~4次, > 3 cm者连续治疗6~8次. 药物注射范围包括瘢痕疙瘩内及瘢痕疙瘩外0. 5 cm皮肤内的表皮、真皮之间.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完全变平变软,不高出平面;
显效: 70%以上皮损变平变软;好转: 30%以上皮损变平变软;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变平变软< 30% . 结果: 15处瘢痕中3次治愈9 处,多见直径< 3 cm的瘢痕疙瘩; 7次治愈5处,治愈率为93. 3%. 1例显效,显效率为6. 7%.
瘢痕疙瘩是真皮组织损伤后组织异常修复,由胶原纤维和真皮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形成 ,多继发于手术、外伤、感染等,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瘤样增生及功能障碍;组织学特点为细胞外基质中大量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沉积,胶原排列紊乱;病理性瘢痕与胶原的大量合成和过度沉积、降解失衡有关. 研究表明,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
性与瘢痕疙瘩中央不相似,介于疤痕疙瘩边缘与正常皮肤之间. 瘢痕疙瘩周围0. 5 cm的皮肤内存在生物学活性异常的成纤维细胞,这可能是瘢痕疙瘩浸润生长的结果及其治疗后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的生长特性,越近周边部分成纤维细胞增殖越活跃,凋亡率越低. 在原治疗范围基础上, 扩大注射治疗范围至超出瘢痕疙瘩0. 5 cm,取得良好疗效.得宝松是类固醇激素,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不同或纤维细胞的凋亡 ,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最有效的药物,此类药物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动,引起胶原纤维退行性变化,从而减少瘢痕增生. 局部应用可以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及水肿形成,对激素、前列腺素有拮抗作用,引起表皮及真皮萎缩,对瘢痕疙瘩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局部注射得宝松可以通过抑制PDEF基因转录而抑制前胶原基因表达,抑制在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Ⅰ, Ⅲ型胶原合成,引起瘢痕组织中C2mgc和p53基因表达增高,从而诱导在体瘢痕的细胞凋亡 . 患者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瘢痕疙瘩不但变平而且没有向周围扩张生长,周围注射区也没有出现皮肤破溃及凹陷等并发症. 由此可见,该方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治疗瘢痕疙瘩,而且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应用得宝松扩大注射范围治疗瘢痕疙瘩要取得确切疗效,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必须注意注射要注射在真皮层内,范围约0. 5 cm,不能注入皮下,总注射量不得超过5 mL.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