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引进邯郸市第一台 EMS超...
- 老年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增生 前...
- 关于压力性尿失禁
- 本人男 年龄21 每次尿尿 前...
- 肾结石经皮肾镜手术后引流管脱落...
- 肾结石病人日常生活应多培样哪些...
- 关于肾囊肿的一些知识
- 阴茎背神经阻断术的适应症
- 肾积水的若干问题
-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 德国POLY...
- 输尿管软镜诊疗
- 最近尿频尿无力是怎么回事
- 输尿管镜 取石 手术
- 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
- 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
- 激光治疗膀胱结石
-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 运动性血尿
- 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血尿?
- 前列腺增生术后2周,小便前有少...
- 孕33周3天,肾盂分离,严重肾...
- 微创取石流血不止因何事?失误?...
- 前列腺术后 出血
- 尿路上皮细胞癌1~2级
- 关于输尿管软镜
- 精囊腺结石 治愈
- 大夫你好 我是肾囊肿 是单...
- 女性 58岁尿困难
- 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与随...
- 膀胱癌的化疗与放疗
- 膀胱癌尿流改道术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膀胱癌的流...
-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
-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 勃起功能障碍
- 早泄到底能不能治愈? 行为治疗...
- 膀胱的顺应性
- 尿石症如何预防?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前列腺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 前列腺疾病有什么样的危害?
- 前列腺疾病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 尿动力学的应用
- 前列腺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 泌尿系统结石对于泌尿系统的危害...
-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 关注女性生活质量----压力性...
- 影响精子质量的十大因素
- 关于包皮
- 腺性膀胱炎 前沿
- 腺性膀胱炎
- 腺性膀胱炎
- 间质性膀胱炎
- 钬激光碎石
- 膀胱的顺应性:反映了膀胱对充盈...
-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
- 尿频
- 戴上安全套" 就安枕无...
- 介于也可至前列腺炎
- 膀胱癌的诊断
- 作者:胡申|发布时间:2011-01-08|浏览量:1262次
(一) 早期检测s症状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
邯郸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胡申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为膀胱癌另一类常见的症状,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1],而Ta、T1期肿瘤无此类症状[2]。
其他症状还有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症状。
(二) 体格检查
膀胱癌患者触及盆腔包块多是局部进展性肿瘤的证据[1]。体检还包括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部双合诊等,但体检在Ta、T1期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有限[2]。
(三)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经直肠超声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较清楚。经尿道超声应用不太广泛,需麻醉,但影像清晰,分期准确性较高[3]。国外报道经尿道超声判定肿瘤分期并与病理分期相比,结果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94%~100%,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63%~96.8%[3,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显示肿瘤基底部血流信号,但膀胱肿瘤血流征象对术前肿瘤分期、分级帮助不大[5]。
总之,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胱癌分期,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2]。
2.胸部检查 术前应常规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肺部转移。对肺部转移最敏感的检查方法是胸部CT[6]。
3.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KUB+IVU) 泌尿系统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以期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但初步诊断时此项检查的必要性目前受到质疑,理由是其获得的重要信息量较少[7,8]。
一组793例膀胱肿瘤患者上尿路肿瘤发生率仅有1.1%(9例),而IVU只对6例做出诊断。但如果怀疑有T1G3肿瘤(该类肿瘤可致上尿路肿瘤发生率增加7%)、浸润性膀胱肿瘤或膀胱肿瘤并发肾盂、输尿管肿瘤以及有肾积水征象时仍有其应用价值[9]。
4.CT检查 传统CT(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价值,可发现较大肿瘤,还可与血块鉴别。尽管螺旋CT分辨率大大提高,但较小肿瘤(如<5mm)和原位癌仍不易被发现,不能了解输尿管情况,分期准确性不高,肿大淋巴结不能区分是转移还是炎症,不能准确区分肿瘤是局限于膀胱还是侵犯到膀胱外[10],而且既往有肿瘤切除史者可因局部炎症反应所致的假象而造成分期过高。因此,如果膀胱镜发现肿瘤为实质性(无蒂)、有浸润到肌层的可能或了解肝脏有无病变时可进行CT检查[1]。
一组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行CT检查,诊断准确率只有54.9%,39%分期偏低,6.1%偏高[10]。但患者若存在尿道狭窄或膀胱有活动性出血不能进行膀胱镜检查,CT仍有其优越性[11]。
CT仿真膀胱镜可获取与膀胱镜相似的视觉信息,虽不能完全替代膀胱镜,但有其应用价值,是膀胱镜较好的替代和补充方法[11]。
施行CT仿真膀胱镜时,一种方法是将尿液引出,用气体充盈膀胱,然后进行扫描,将所获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采用CT仿真膀胱镜检查准确率为88%,CT仿真膀胱镜对>5mm的肿块能准确识别,并可以显示小至2mm的黏膜异常[11]。CT仿真膀胱镜检查还可经静脉或经膀胱注人造影剂进行对比[12-14]。
国内一项研究对膀胱癌患者行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三维(3D)重建和CT仿真膀胱镜(CTVC)成像,结果显示CT对肿瘤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7.7%,轴位图像能较好显示浸润深度。MPR可更直观观察肿瘤起源、向周围侵犯情况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3D和CTVC能清楚显示肿瘤大体形态及其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15]。
5.MRI检查 传统MRI对膀胱癌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MRI检查膀胱,T1加权像尿呈极低信号,膀胱壁为低至中度信号,而膀胱周围脂肪为高信号。T1加权像有助于检查扩散至邻近脂肪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转移情况,甚至可评价除前列腺以外的邻近器官受侵犯情况。T2加权像尿液呈高信号,正常逼尿肌呈低信号,而大多数膀胱癌为中等信号。低信号的逼尿肌下方的肿瘤出现中断现象提示肌层浸润。因此,MRI有助于肿瘤分期。动态MRI在显示是否有尿路上皮癌存在以及肌层侵犯程度方面准确性高于CT或非增强MRI[16]。
应用MRI仿真膀胱镜诊断肿瘤效果较好(包括较小肿瘤)[17,18]。膀胱癌患者行MRI膀胱造影,以术中或膀胱镜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仿真膀胱镜重建与多维重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19]。
在分期方面,应用增强剂行MRI检查进行分期,可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以及浸润深度[20],也可发现正常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征象[21]。例如,应用铁剂作为增强剂可鉴别淋巴结有无转移:良性增大的淋巴结可吞噬铁剂,在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降低,而淋巴结转移则无此征象[16]。最近有人评价钆增强MRI对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程度,MRl分期准确率为62%,32%出现分期过高,但在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或区分肿瘤局限于膀胱与否方面,MRl分期准确率则分别提高到85%和82%[20]。
在检测有无骨转移时MRI敏感性远高于CT,甚至高于核素骨扫描[6]。
6.骨扫描 一般不做常规使用。只在浸润性肿瘤患者出现骨痛,怀疑有骨转移时使用[1]。
7.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般不用于诊断,因示踪剂FDG(氟脱氧葡萄糖)经肾脏排泌入膀胱会影响对较小肿瘤的诊断,而且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应用。有关肿瘤分期目前研究较少,例数不多,因而结果也不甚相同。尽管已有使用新型示踪剂(如胆碱、蛋氨酸)的报道,但还需进一步证实[22]。
(四) 尿脱落细胞学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无创、特异性高,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尿标本的采集一般通过自然排尿,也可以通过膀胱冲洗,这样能得到更多的肿瘤细胞,有利于提高检出率。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为13%~75%,特异性为85%~100%[23]。敏感性与肿瘤细胞分级密切相关,对于分级低的膀胱癌敏感性较低,一方面是由于肿瘤细胞分化较好,其特征与正常细胞相似,不易鉴别,另一方面由于肿瘤细胞之间黏结相对紧密,没有足够的细胞脱落到尿中用于检测;相反,对于分级高的膀胱癌,特别是原位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24-26]。尿标本中细胞数量少、不典型或退行性变、泌尿系感染、结石以及膀胱灌注治疗等可以导致尿脱落细胞学诊断困难[27]。
(五) 尿液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 tumor antigen,BTA)是较早用于检测膀胱癌的肿瘤标记物,现在多采用BTA Stat和BTA Trak方法检测尿液中的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HCFHrp),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BTA Stat是一种快速定性实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9%~74%和56%~86%;BTA Trak是酶联免疫定量实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83%和60%~79%,敏感性随着肿瘤分级和分期上升而提高[23],泌尿系感染、结石、血尿等可以导致假阳性结果[28,29]。
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NMP"22)是核基质蛋白的一种,当细胞恶变时,NMP22合成激增并通过凋亡细胞核的溶解释放人尿中,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实验,以10kU/ml为临界值,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100%和55%~98%[23]。NMP22在低分级和低分期膀胱癌中仍能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膀胱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时间长,合适的临界值较难确定[30]。
Immunocyt实验是一种免疫细胞学检查,采用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学方法检测与膀胱癌密切相关的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100%和62%~82%[23],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在各分级膀胱癌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G1、G2和G3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5.7%、73.9%、83.3%,较适合于高危人群的普查和复发可能性小的低分级、低分期膀胱癌患者的随访[31]。
荧光原位杂交(FISH)采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3、7、17、9p21号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以确定染色体有无与膀胱癌相关的非整倍体,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86%和66%~93%[23],与BTA、NMP22相比,特异性较高[32],FISH比膀胱镜能够更早地发现膀胱癌复发[33]。美国FDA已经批准BTA Stat、BTA、Trak、N MP22、ImmunoCyt和FISH用于膀胱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诊检查。上述方法除FISH以外均已应用多年,总的来看,仍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的问题[34]。
近年来发现了很多新的具有诊断潜力的肿瘤标记物,如端粒酶、存活素(survivin)、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黏液素-7、核基质蛋白(BLCA-4)、微卫星序列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等,在诊断膀胱癌的研究中显示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临床实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观察[35]。
以上所述肿瘤标记物虽然敏感性较高,但是其特异性却普遍低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对于分级低的膀胱癌,目前还难以根据单一标记物的结果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做出判断,仍不能取代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检测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也是妨碍上述标记物临床应用的原因[29,36]。采用合理的多种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方法,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许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膀胱癌的无创方法[37,38]。
(六) 磅咣镜检查和活裣
目前膀胱镜检查仍然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膀胱是否有肿瘤,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形态和部位,并且可以对肿瘤和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如有条件,建议使用软性膀胱镜检查,与硬性膀胱镜相比,软性膀胱镜检查具有损伤小、视野无盲区、检查体位舒适等优点。
膀胱肿瘤通常为多灶性。原位癌可以类似炎症、发育不良等病变,表现为浅红色天鹅绒样黏膜改变,也可以表现为正常。当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膀胱黏膜表现异常时,建议行选择性活检(selected biopsy),以明确诊断和了解肿瘤范围[39]。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或怀疑有原位癌时,应该行前列腺部尿道活检[40]。对于单一的乳头状肿瘤,如果其他部位的膀胱黏膜表现正常并且尿脱落细胞学阴性,不主张常规行随机活检,因为发现原位癌的可能性很低[41]。
(七) 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磅胱镜检查
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膀胱镜检查是通过向膀胱内灌注5-ALA产生荧光物质特异性地积聚于肿瘤细胞中,在激光激发下产生强烈的红色荧光,与正常膀胱黏膜的蓝色荧光形成鲜明对比,能够发现普通膀胱镜难以发现的小肿瘤、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检出率可以增加20%~25%[42,43],损伤、感染、化学或放射性膀胱炎、瘢痕组织等可以导致此项检查出现假阳性结果。
(八) 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
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作为诊断膀胱癌的首选方法,已逐渐被采纳。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有肿瘤病变,并且没有明显的膀胱肌层浸润征象,可以酌情省略膀胱镜检查,在麻醉下直接行诊断性TUR,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切除肿瘤,二是对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肿瘤分级和分期,为进一步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44]。如果肿瘤较小,可以将肿瘤连带其基底的膀胱壁一起切除送病理检查;如果肿瘤较大,先将肿瘤的表面部分切除,然后切除肿瘤的基底部分,分别送病理检查,基底部分应达到膀胱壁肌层。肿瘤较大时,建议切取肿瘤周边的膀胱黏膜送病理检查,因为该区域有原位癌的可能[44,45]。为了获得准确的病理结果,建议TUR时尽量避免对组织烧灼,以减少对标本组织结构的破坏[46],也可以使用活检钳对肿瘤基底部以及周围黏膜进行活检,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标本组织不受损伤,可以配合TUR酌情使用。
推荐意见:
1. 膀胱肿瘤患者需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尿常规、B超、尿脱落细胞学、IVU检查及胸部X线片。
2. 对所有考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或诊断性TUR。
3. 对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而无明确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
4. 对机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需要可选择盆腔CT/MRI、骨扫描。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