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十六宜
- 作者:杨如意|发布时间:2012-09-21|浏览量:1078次
《 养 生 十 六 宜 》
人皆愿长寿,长寿须养生。养生讲方法,方法贵坚持。坚持要持久,持久能长生。《养生十六宜》是先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谁坚持,谁受益。 十六宜:?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舔腭;齿宜数叩;浊气宜常呵;心宜常静;背宜长暖;胸宜长护;腹宜常摩;肛宜常提;肢宜常摇动;足心宜常搓;皮肤宜常干浴;便宜禁言。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杨如意
(1)?宜常梳。头为全身之首脑,百脉会集之地。常梳头发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明目祛风、防止脑出血、脑缺血等。方法是:坚持每日用双手十指或梳子干梳头100--200下。
(2)面宜多擦。古人谓之浴面,可使百脉调和、气血不衰。持之以恒,到老面色红润,皱斑少生。方法是:先搓热两手,用中指沿着鼻子两侧自下而上,和其他指头一起摩擦到额头,向两侧分开,经过两颊而下。这样反复36次。
(3)目宜常运。运目可使眼部气血畅通,肌肉丰满紧凑,防止眼睑下垂形成眼袋;古人说,运睛能去内障外翳,可以纠正近视、远视。方法是:端坐平视,双眉从左向右转14次;再从右向左转14次。转睛时要慢,然后紧闭片刻,再突然大睁。
(4)耳宜常弹。两耳内前庭神经直通大脑,故以呼吸使鼓膜震荡,可加强听觉,预防耳病;古人认为击探天鼓、掩耳弹枕骨,能防治头晕耳鸣,补益下丹田;用两手掌心掩耳,开阖九次,然后,用食指压在中指上,用力下滑,听到咚咚响声,计24次。
(5)齿宜常叩。齿与内脏密切相关,叩齿可使牙齿坚固无痛,促进良好的消化食物。其方法是:先心静神凝,口微闭,先叩臼齿24次;再叩门齿24次,至少早晚各叩一回。
(6)舌宜舔腭。古人叫“搭鹊桥”,分两种:一是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一是用舌尖舔上腭。待舌下口水慢慢增多,觉得满时,分三小口下咽,咽时喉部汩汩有声,并以意念送入下丹田。口水千万不能吐掉,古人称之为“金浆玉液”,是人身上的至宝。它具有解毒、助消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7)浊气宜常呵。方法是:先屏住呼吸,然后,鼓动胸腹部,待感到膈腹气满时,稍稍抬头,缓缓地张口呵出浊气,连做5--7次。可以及时清理胸膈满塞之浊气,吐故纳新。
(8)腹宜常摩。古人称之为摩脐腹、摩生门。它能加快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排泄功能,理气消积,防治胃肠疾病。方法是:先将两手搓热,相叠,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天天坚持做。
(9)肛宜常提。古人称摄提谷道(即肛门),摄提谷道连同会阴穴上升,加意念用力,稍停片刻,然后,放下呼吸,做5--7次,持之以恒可强壮身体,又可防止便秘。
(10)肢宜时常摇动。肢节在人体活动时,承受负荷最大,且周围多为横纹肌和软骨韧带所组成,血管分布较少,故最恶湿畏寒,极易劳损。所以,肢节要时常摇动,以提高关节的温度、驱走风寒;灵活筋骨有助于预防关节炎等。方法是:两手握固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左后右;然后反摇之。各24次。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出,计5次;再换右脚做同样动作,以舒展四肢关节。户外可以一边漫步,一边摇臂。注意要适度。
(11)足心宜常搓。脚心属于足少阴肾经,它起于脚心,止于胸,是浊气下降的地方。古人称,搓涌泉穴,能固肾、暖足、舒肝、明目、增进睡眠。方法:用左手扳住左脚趾,突出前脚心,以右手掌的劳宫穴,缓缓摩擦50--100圈;然后,换擦右脚涌泉穴。或者,用两手大拇指前后搓两脚的涌泉穴36--49--72--81下,早晚各一次。
(12)皮肤宜常干浴。干浴能促进血液循环,肌肤光莹,通经脉,灵活四肢关节,帮助肠胃蠕动。方法: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左胳膊,右胳膊、胸部、腹部、两肋、腰部、左、右腿部,还可以再细分。
(13)便宜禁言。上便所不要讲话。大便时,咬紧门牙;小便时,咬紧下牙。可以护肾,保护牙齿。
(14)背宜常暖。后背是督脉的通道,宜常暖,俗话说:风吹背后寒,不仅冬天要保暖,而且夏天也要注意出汗,不用风扇吹后背,特别是大椎穴,受寒易患感冒。
(15)胸宜常护。胸部乃任脉的必经之路,且是中丹田,心肺又在其中,所以必须护好。
(16)心宜常静。此“心”关二。其一,心脏;其二,大脑。心脏宜静,休养生息,防止加重心脏的负担;大脑宜静,可以增智。方法:每日静坐30分钟到一小时。静坐时,头颈稍低,下颏内收,双目下垂,嘴唇微闭,不要咬牙,舌抵上腭,一吸一呼,细、慢、匀、长。
以上十六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