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医学与善待患者
- 作者:张晓军|发布时间:2010-08-15|浏览量:598次
医务人员的舆论形象真是变幻莫测,不久前还是宰人钱财的冷面杀手,非典一来,突然180度大转弯,变成天使、真心英雄,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最可爱的人,赞扬之声不绝于耳,溢美之词铺天盖地,这究竟怎么回事儿。其背后潜存着哪些社会问题。严格地说,这种舆论突变是一种不正常的文化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社会还不够成熟,对尊重医学和善待患者问题还缺乏应有的理性认识。邯郸市第二医院骨科张晓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科学,知识极其复杂,技术极其密集,是科学门尖分支最多、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医疗卫生工作是运用医学科学知识通过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来保护和恢复劳动生产者的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职业,难度大、代价高、未知数多、诊疗过程的探索性、诊疗后果的不确定性和不易复原性等特点十分突出:受时代和科学水平发展的限制,目前并非所有伤病都迅速确诊和完全治好,不良诊疗后果不一定就是医疗事故,在积极、正确、及时地诊疗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医疗意外,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患者的充分理解。
医务人员的工作表面上轻巧雅净,实际上责任重大,风险大,要求高,成才难,职业伤害多,心理负担重;医务工作者应对每一位患者都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争取最佳医疗结果,但却无法承担“保证治好每个病人或保证每个病人都有理想的结果”的义务。其服务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在执业活动中要同时体现患者、社会、个人三方利益,担当三重社会角色,这也正是医疗卫生职业的高尚之处。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医疗卫生工作定位不够合理。在经济建设实践中,“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提高国民整体健康素质”等问题尚停留在口号阶段。医疗卫生工作在各方面都被当作一般的生活后勤服务行业对待,这种不合理的定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很多原始性的困难。最突出的例子是卫生投入问题。由于投入不足,医院普遍为钱所困,于是就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分配指标靠“创收”;多开药品“以药养医”;争上“赚钱”设备多开检查项目“增加收入”,乱发广告绍缆病人等等。不仅败坏了医德医风,加重患者负担,而且加剧了医患矛盾,影响了社会安定。平时尚且如此应对非典这类大规模突发公共事件就更加勉为其难,捉襟见肘。
其二,患者期望值过高,医疗诉讼过度,困扰正常医疗工作。目前患者普遍对诊疗后果期望值过高,为高额索赔而聚众闹事、打砸医院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患者欠费不缴,不遵医嘱,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滥用诉权,告状成风,竟使我国医疗事故争议中的“非事故率”达到90%以上的畸形高度,这是极不正常的。
这样一系列的因素不仅促使医患矛盾加剧,妨碍医学科学发展,而且迫使医务人员人人自危,在“为病人甘冒风险”和“保护自身安全”之间进退两难,难免违心地选择“小病大检查,重病都转院”、“宁做庸医,不当被告”的下策。不言而喻,这种“自我防卫”的结果,受害最深的只能是广大患者。因此,理性地对待医疗行业和医生,这是一个需要理解的社会问题。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