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望越高,失望越易
- 作者:李飞|发布时间:2011-12-06|浏览量:846次
我们对水的品质要求越高,能喝的水就越少,对朋友标准越高,合适的朋友就越少。我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他并不是真心对我好,他是因为什么什么样的原因(比如说想赚我的钱,想下次让我给他帮忙等等)才对我这样,所以我才不会上当,对他好。在他的观念中别人对他不应该掺杂一点私心杂念,要求别人在大家都渴得要死,而只有一口水的时候,让给他喝,因为他觉得人应该为他人着想,就像他他是对人真心好,他自己就是首先为别人着想的,那怕是他快饿死了,有吃的他会先让给别人。没有一个朋友对他这样的真心,所以他不愿意交朋友(他真做到了他认为的那样吗?我不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精神心理科李飞
在我的从业的经历中,经常感受达不到来访者的期望而无可耐何。比如有个患者,是个女生,她一进诊室,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片,说她为这次看病做了一些准备,她有一些问题要问我,有如下17个问题:1、怎样加深对自已的修养?2、如何修炼自己的忍耐力,忍耐力的实质是什么?3、怎样的生活才是有益于我这样的性格修养,适合怎样的运动方式?4、焦虑症怎样治愈?5、怎样提高自信和交往能力?6、为人处事应遵循怎样的基本原则,才能使友情长存,朋友更多?7、怎样才能改正自己性格弱点,暴躁?8、怎样才能开朗,笑口常开?9、怎样才能对事不对人?10、怎样才能活在当下?11、怎样才能对事物产生兴趣?12、怎样做到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的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13、怎样才能做到别人说的记在脑子里,而自己说的放在心里?14、倾听的实质是什么?15、怎样才能做到“糊涂”,不敏感对人对事,在不吃亏的前提下与人开心、自然交谈?16、为什么不愿意与人交往,经常面对电脑怎么办?17、以前人格障碍比较严重,到底如何化解,如何做真正的自己?
我问她这里面的哪个问题对她来说最重要,她最想解决的是哪个问题,她说每个问题都很重要,都想解决,我跟她讲看心理医生可能没那么简单,我们可能只得一个个问题来,并且讨论底是什么问题,会要讨论得很具体,她说听说湘雅医院很好,所以她从外地过来,坐了好久的车,她今天早上四点就开始排队才挂到号,来医院看病太不容易了,并且她没什么钱了,她想就这一次解决问题。作为治疗师的我心里好像压块石头,她不知道对我来说她的有些问题可能需要重新界定,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花较长的时去解决,比如让焦虑症好转都不易,更别说治愈了。结果可想而知,她非常失望,并且再没来过。我猜她可能很快得出一个结论,看心理医生没什么用,湘雅医院的心理医生我都看过了,费了这么大的劲,没有点用,一点问题都没解决。
其实看心理医生就像《少有的人走的路》上所言:“事实上,心理治疗是复杂的过程,极少能够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我也不得不集中笔墨,描述若干重点部分,这可能会给读者一种印象,即我对治疗过程的叙述不仅戏剧化,而且简洁。戏剧化倒是事实,叙述简洁的情况,也许同样存在,不过我还是想补充一句:在大多数治疗中,我经受着长期的困惑和沮丧,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心理问题大多数是逐步形成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心理治疗绝大多数都需要一段坚苦的历程,很少有机会“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一下子“打开心结”,“疏导一下”就解决问题。
其实看心理医生和看其它科的医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一定一到医院马上就能解决你的痛苦,在检查阶段,痛苦可能增加。看心理医生也是这样,在我们了解你问题的过程中,会让你回顾你的问题,就像有一个伤疤不注意它还好,一注意它更痛,但不了解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呢?越是痛苦的人越是心急,急着抓住点什么,急于知道抓住的这点什么是不是对他有帮助,有时就失去了理性的判断,结果走了更多的弯路。像上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太急解决问题,并对对医生抱有太高的期望,很快失望就不奇怪了。
其实坚持了我这里做治疗的患者大多效果还是可以的,我自认为我的酒(治疗技术)还是挺香的,本人接受了中德班系统的培训,且对心理治疗特别痴迷,放弃了很多东西,读博士五年了还没毕业,发表的文章也少,也没申请什么科研经费,且没什么名气,所以巷子就太深了,加上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往又是特别没有耐心、悲观的群体,所以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我认为我应该能够提供帮助的人流失。这促成了我写这篇文章,希望增加对大家心理治疗的了解,对治疗有合理的期望,这样就更可能从我、心理治疗获益,在你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想解决时,就耐心地,一步步来,作为医生的我是不会放弃的,至到你们基本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