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福收主任医师
-
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
精神科
- 迟来14年的诊断:周期性精神病
- 作者:杨福收|发布时间:2011-08-04|浏览量:555次
病例摘要:祁某,女,30岁,下岗工人,未婚,新乡市人。首次发病于1997年初,因与其弟冲突渐不上学,自诉心烦,遭到父母打骂后又上学数日辍学,表现兴奋话多、自吹自擂,诉北京大学邀请她去,要父母出钱等,曾到新乡市康复精神病医院就诊,诊断:躁狂症,服用氯丙嗪每日300mg,碳酸锂每日1.5 g治疗,7天后症状很快缓解。又过38天突然言语增多,冲动伤人毁物,折腾家里不得安宁,多次被家人捆绑起来。1997年10月1号晚无诱因急起大发脾气,不断调换电视频道,谩骂电视里的人,父母询问便转向父母谩骂,恶语伤人于1997年10月9日第1次入住我院一女科室。精神检查:由家属数人强行拽人病房,头发散乱,交谈困难,大呼大叫,怪腔异调,联想破裂,有夸大色彩,表情做作,情感幼稚,行为紊乱偶有冲动,出怪相伴鬼脸,诊断:精神分裂症,服用氯氮平,肌注氟哌啶醇每日20 mg 治疗,氯氮平渐加到每日250mg ,10月20日病情明显好转,自知力恢复,11月21日痊愈出院。1999年9月1日病情复燃,症状同前,表现不协调性兴奋,于9月3日第2次入住我院原科室,诊断同前,治疗方案也基本如前,9月12日明显好转,情绪稳定,接触良好,于1999年9月27日出院回家,当晚症状波动,夜不能寝,自称她是祁家大小姐,无端发火,在街上乱跑于10月1日第3次住院治疗,曾保护于床上,诊断治疗与前无异,10月17日病情明显好转,于11月20日出院。氯氮平每日150 mg服用病情基本稳定数年。2002年5月份自诉头痛头晕,在屋内来回走动,夜眠差,吵骂父母等于2002年6月10日第4次入住我院同科室,,仍表现不协调兴奋,心率117次/分,诊断同前,住院20天痊愈住院,服用氯氮平每日100mg,社会功能基本可以。2008年服药不规律,发作性不语,不动,不吃,家人少量喂食,不出门,无自语自笑,1周后自行缓解。每月7、8日发病,在院外服用舒必利、五氟利多、阿立哌唑等药物无明显好转,万般无奈之下经别人介绍慕名找到笔者住院观察治疗。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杨福收
2010年3月31日患者以主诉:发作性不语、不动1年,总病程14年第5次住院入住心身一科。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情况。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体格检查:体态稍胖,余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无幻觉和妄想,语量少,语速慢,神态较自然,承认有精神异常,,自诉近半年来每月都会出现不语、不动和不食状况,能自行缓解,过后不能完全回忆。其母强调每月的月初都会突然发病,7-10天即可突然好转,如早上仍是躺在床上不语不动,下午回家是她把饭菜做好了,病情好了。因此于犯病前几天住院,好让医生观察她的病情变化。4月2日病情如期而至,表现躺卧于床,问话不答,表情呆滞,进食靠其母亲照顾,四肢肌张力稍高,颜面多汗,明显表现亚木僵状态。治疗选用输液支持治疗,喹硫平每日0.4g治疗。4月10日查房时木僵状态明显好转,自诉身体虚弱,不知道咋回事,接触良好,面带笑容,仔细检查未发现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笔者诊断考虑是否周期性精神病,试用内分泌药物治疗,黄体酮每日10 mg 持续治疗,4月16日假出院回家,另服用喹硫平每日0.6g,碳酸锂每日0.5g ,5月1日返院其母反映昨日开始躺床,夜间在房间乱转,无故发火,吵闹父母等,精神检查:情绪不稳,自述父母打扰她休息,未见其他异常,加氯硝安定每日4 mg 治疗,5月4日病情稳定,于5月10日再次假出院,6月7日其母来院反映在家病情较稳定办理出院手续。出院诊断:周期性精神病。出院后电话随访3次,近一年来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服用喹硫平每日0.6g,碳酸锂每日0.5 g ,甲状腺素每日80mg ,但患者不愿意谈婚论嫁。
患者病情有如下特点:患者总病期14年,病程为发作性;每次均为急性起病,缓解也很快;前5年基本以言语增多、夸大、无故发脾气、伤人毁物、谩骂父母等不协调兴奋为主,近1年来表现发作不语、不动、不食等木僵症状;每次发病病期不超过半月;第1次诊断为躁狂症,以后4次均按精神分裂症治疗均达痊愈出院。考虑有以下几个诊断的可能性: (1)精神分裂症 既往一直诊断此病,并按分裂症治疗,每次发病的表现呈不协调性兴奋或亚木僵状态,从症状标准来看是符合分裂症的。但是,每次发病的时间达不到1月;每次发病急速、缓解迅速,过后完全正常;14年来无残留片段的幻觉、妄想和阴性症状,从纵向病程来看不象精神分裂症的演变形式,故诊断分裂症有异议。(2)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于青春期起病,当时先有抑郁后有兴奋狂躁表现,曾第1次诊断为躁狂症,但是以后的表现逐渐明朗起来,表现的是不协调的精神运动兴奋或亚木僵状态,无情感高涨或低落症状和体验,不符合情感障碍的症状表现和发病规律。(3)周期性精神病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上有次病的诊断标准,它是一种少见的一组急性起病,反复发作,症状相仿,以内分泌失调与自主神经症状,以思维、情感、行为紊乱为主的精神障碍,病程短暂,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显著,多见于青年女性。症状标准:(1)内分泌失调与自主神经症状,并有下列1项:不协调性兴奋或运动抑制,轻度意识障碍的行为紊乱,片断的幻觉、妄想与言语紊乱,明显的情绪高涨或低落。(2)每次发作症状相同。严重程度:发作期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间歇期完全缓解。病程标准:急性起病,发作不超过2周,在6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排除标准:排除快速循环性情感障碍、癔症性精神病和分裂样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