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性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 作者:张新定|发布时间:2012-07-21|浏览量:746次
患者咨询
患者30岁,以前身体状况良好. 此次病发时:左眼处轻度胀疼大约一周多时间后,因生孩子2天2夜没睡觉,劳累致呕吐、两眼都开始胀疼.鼻子连着三天在不同的地方幻嗅异味五分钟左右(是轻度癫痫吗?)、没其它症状。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张新定
在当地作脑CT与核磁共振+MRA检查结果: 1.CT结果:左颞叶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大小约2.1*1.6cm,CT值约67-73HU,内密度不均匀,周边可见大片状水肿区。 2.核磁共振结果:脑干偏右侧可见0.7*0.6cm大小片状短T2短T1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右侧颞叶亦可见片状不规则异常信号,大小约0.7*0.4cm,信号不均。左侧颞叶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信号不均匀,部分呈圆形短T2等T1信号,部分呈肾形双高信号,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 3.脑血管MRA结果:颈内动脉颅内段、两侧大脑前、中动脉动脉管壁尚光滑,管腔无狭窄,信号无改变。远端分支无减少。基底动脉及两侧大脑后动脉系统管壁光滑,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扩张。
医院诊断后给三种治疗方法:患者有三处海绵状血管瘤。 1.保守治疗,控制情绪,不剧烈运动等。但左颞叶处最大的瘤出血后,以后出血概率大增。 2.开颅手术切除此次病发时出血的左颞叶最大瘤。 3.至少两次伽马刀手术将三处瘤切除。但伽马刀手术后患者半年后会脑水肿,头疼概率增大在线医生您能给出什么诊疗意见?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张新定:
1.同意多发性脑海绵状畸形(即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2.多发性海绵状畸形多有遗传背景,有的在特殊核磁序列上,显示病灶可以成百个,因此治疗上一定要个体化。
主要的治疗方式有三种:即保守观察、伽马刀和手术治疗。
选择哪一种或几种需要根据病灶与症状(癫痫或功能缺失)的相关性,出血的可能性,病灶的可手术性,脑功能保护等。
一般而言,病变在非功能脑区、表浅、有相关症状者首选手术治疗。
病灶较小、位于要功能区(如脑干、运动区、语言区等),或者位置较深,多选择保守观察。
伽马刀对于海绵状畸形是否有效,目前没有一致看法,诱发脑水肿是必然的,有人甚至认为它可以诱发病变恶性变。
3.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你的左、右颞叶的病灶均可以手术切除,先做左侧。因为双侧均位置表浅,尤其左颞叶病变有出血,幻嗅也可能与此有关。右侧深部的病变暂时可以观察。所有病变都不推荐伽马刀治疗。
以上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