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达拉奉在重症颅脑损伤应用的研究
- 作者:刁文卓|发布时间:2010-01-12|浏览量:398次
众多的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人,往往有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的障碍,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临床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刁文卓
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缺血、出血、缺氧、神经递质衰竭以及毒性物质的蓄积等病理变化所致(1)。氧自由基就是在外伤性脑损伤产生的毒性物质之一。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在外伤性脑损伤的病理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脑组织因为不饱和脂肪酸浓度高、抗氧化能力差和氧耗量高而对脂质过氧化特别敏感(3)。因而,自由基清除剂如依达拉奉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依达拉奉在国内外主要应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在一些动物实验中证明,氧自由基清除剂对颅脑损伤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国内关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报道还不太多。本研究通过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对其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来院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的一般情况如下:①依达拉奉治疗组:共4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27~68岁,平均为42.5±5.4岁。②常规治疗组:共3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1~59岁,平均为33.5±6.4岁。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比例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为减少其它药物的干挠,所有入选患者要求在住院前1个月内,没有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或者茶多酚、银杏叶制剂等抗氧化药物的病史。
1.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无论手术与否,在采用常规治疗颅脑损伤的药物,消炎、营养神经、止血以及降低颅压基础上,每日静点空白生理盐水100ml两次。依达拉奉治疗组:前1部分的治疗方法完全相同,在空白生理盐水内要加入依达拉奉针剂30mg静脉滴注,要求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应用14d。
1.3疗效评价:采用①欧洲卒中评分(ESS,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②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时段为用药第1~14d,ESS和ADL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d、第14d各评定1次。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W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2W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W后临床疗效评价有效率:治疗组为78?,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结果如下:在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提高(p<0.05或 p<0.01),治疗后7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4d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分)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1W |
治疗后2W |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
22±10 21±9 >0.05 |
14±9 16±10 >0.05 |
10±4 14±8 <0.05 |
表2 两组治疗第1、2周临床疗效比例(例)
时间 |
组别 |
基本痊愈 |
显著进步 |
进步 |
无效 |
有效率(?) |
P值 |
1W
2W
|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
5 1 8 3 |
9 3 11 5 |
11 5 13 6 |
16 19 9 14 |
61 32.1 78 50 |
>0.05
<0.05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变化(分)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1W |
治疗后2W |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
44±26 49±33 >0.05 |
52±30 53±34 >0.05 |
69±26 57±34 <0.05 |
表4 两组治疗后ADL评价有效率比较(例)
时间 |
组别 |
基本痊愈 |
显著进步 |
进步 |
无效 |
有效率(?) |
P值 |
1周
2周
|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
5 1 8 2 |
9 4 9 6 |
10 5 16 8 |
17 18 8 12 |
58.5 35.8 80.5 57.1 |
>0.05
<0.05
|
2.2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在用药过程中均动态监测血压变化,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观察患者皮肤改变,询问其主观感受。治疗组有皮疹2例、肝功能异常1例,均在1W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有肾功能轻度改变1例,也在1W后恢复正常。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颅脑损伤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给家庭、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
在重症颅脑损伤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自由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正常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保持着动态平衡(2)。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压增高或者直接损伤,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并发生能量代谢的障碍,氧自由基反应增强,活性氧增多,过剩的活性氧可与细胞膜系统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使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对膜系统有很强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损害,膜的通透性增加,出现神经细胞自溶和脑组织水肿(3)。从而加重继发性脑损害。脑外伤后病理性氧自由基反应普遍存在,目前普遍认为这是加重脑继发性损害的关键因素。减少自由基损伤就会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损害,阻遏其生成和加速其清除的药物可统称为自由基清除剂。
依达拉奉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目前的研究认为它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脑损伤后单胺类物质代谢、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脑损伤后药生四烯酸代谢、对凋亡基因的影响等多个途径来实现的。而且在动物实验中,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大鼠大脑损伤的脑组织的含水量(3)。
依达拉奉减轻神经功能障碍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脑水肿、组织损伤以及延迟神经元死亡达到的。使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检查发现,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病人,其缺血大脑可以保存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1)。由于依达拉奉的化学特性,这能够抑制由水溶性以及脂溶基团触发的磷脂酰胆碱脂质体膜的过氧化,与已知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相比作用要好得多。另外,与其它自由基清除剂相比,因为依达拉奉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自由基清除剂,它可以很轻松的通过血脑屏障,其血-脑脊液屏障穿透率据估算约为60%,静脉给药之后可以清除大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实际应用上,依达拉奉就是通过阻止羟自由基水平的升高从而减轻脑损伤的程度。
本研究中使用依达拉奉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1例,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8?,其中治愈率为19.5?,显著进步26.8?,进步31.7? 。对照组有效率为50?,其中治愈率为10.7?,显著进步17.9?,进步21.4?。临床疗效分析及ADL结果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依达拉奉无血液系统方面的不良影响,它对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出血时间没有作用,因而没有导致出血的危险。
本研究证实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药物,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Watanbe T,Yuki S,Egawa M,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MCI-186 on cerebral ischemia:possible involvement of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ntioxidant actions.J Phat Exp Ther,1994,268:597-604.
2. 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MCI-186),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atmul-ticenters.J Cerebrovasc Dis,2003,15(3):222-9.
3. Tabrizchi R.Edaravone Mitsubisbi2 Tokyo.J 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00,1(3):347-354